我说唐青花
日期:2009/10/28 网络
唐代是瓷器制作日臻成熟的年代,从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因为陶与瓷的分野,最大的关键在于烧冶的温度。汉代虽有瓷器,但温度不高,质地脆弱只能算是原瓷,只有发展到唐代,不但瓷釉发展成熟,窑温亦能能达到摄氏一千度以上,故唐代是真正进入瓷器的时代。
据有关文献记载,目前流失到国外的完整唐青花器有六件,国内发现的完整唐青花器大概十余件,其中绝大部分在私人藏家手中。自七十年代末江苏扬州唐城遗址出土唐青花瓷枕碎片公布于世后,香港毛文奇先生收藏的唐青花三足缶复相继披露。已故著名古陶瓷学家、故宫博物馆研究员冯先铭先生当时曾专程前往香港,认真研究证实了这件举世瞩目的唐青花瓷,并在浙江金华双龙会议上作介绍。自此以后,引起了国内外古陶瓷研究者极大关注和浓厚兴趣。一个深入探讨唐青花及我国青花瓷起源的学术活动迅猛掀起,影响之深,波及面之广前所未有,并取得丰硕成果。
然而遗憾的是,时至今日,除扬州唐城遗址及河南巩县小黄冶等地有标本发现外,内地尚不见有唐青花完整器物出土。
浙江省江山市何家山乡南塘村,1978年发现了一唐代土坑墓,出土了一件罕见的白釉蓝彩碗,现在珍藏于江山市博物馆,是大陆并不多见的一件完整器。对青花瓷起源的研究,无疑增添了一份可贵的资料。本文就这件器物的出土及其相关问题谈点看法,以供研究参考。
唐白釉蓝彩碗,高4.1、口径10.1、足径5厘米。敞口圆唇、弧腹,较丰满。矮圈足,内施满釉,外施半釉。釉色白中泛黄,呈乳白色。釉面布有细碎开片。由于烧成温度未到位,胎釉结合不佳,釉层易剥落。胎灰白微泛褐红色。露胎处见有化妆土,胎骨粗松。内底心绘有一朵蓝色折枝花草图案,笔意流畅自然。但仅残留一半,余为出土时被农民刮除积土时连泥带釉被刮去,但露胎处不见有彩绘痕迹。口沿下方内壁绘有1—2厘米长短不一花色条彩作为辅助纹饰。条彩以3条为一个组合,共6组。外壁同一部位,亦绘有6组蓝色条彩。蓝彩单薄呈色较淡,微泛灰。唯彩稍浓重处,呈色青翠艳丽,有晕散现象。除局部釉层剥落外,器形完整无缺。
从器物的造型、胎、釉及化妆土的使用等方面分析,它应是北方窑的产品。唐代北方以邢窑最负盛名。其次为河南巩县窑,巩县烧制白瓷始于隋或更早一些,亦盛烧三彩。白瓷以碗盘为大宗,胎骨粗松,胎色灰白或微呈褐红色。釉色为乳白色,常施一层化妆土。碗盘多内施满釉外施半釉,特征与此碗十分接近。从彩绘上看,巩县窑向有施蓝彩之先例。从器型上看,巩县小黄冶窑曾有器形与这件蓝彩碗基本相同的标本出现。据此,这件蓝彩碗极有可能为巩县窑的产品。
在1978年6月下旬,中国硅酸盐学会在浙江金华双龙洞召开古陶瓷与窑炉学术讲座会期间,有关专家进行了鉴定。专家认为青花瓷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素:(一)是素胎,(二)是以钴的化合物为彩料,(三)是工艺上应为釉下彩绘高温下一次烧成。对比之下,前两个要素差别不大。唐三彩中的蓝彩,研究表明应用的是钴蓝料,这件碗的蓝彩应用的是钴蓝料的可能性也存在。至于后一个要素是值得探讨的。这件碗的内底心落釉露胎处,不见有彩绘痕迹,在工艺上可能不是坯胎上绘彩,再施以透明釉,然后在高温下一次烧成之釉下彩,可能是釉上彩;但从胎、釉及色料上看,又不是二次烧成之釉上彩,而是上了透明釉后再绘上钴蓝料,在高温下一次烧成之釉上彩。
笔者收藏有一元青花花觚因未上釉,未施釉的钴蓝料不发蓝,呈褐黑色。我们仔细观察了明清青花残片,以十倍放大镜观察残片断面釉层,明显看到钴蓝料呈现出的蓝彩,并不在釉层之下,而是熔化在透明釉之中。而釉下彩与釉上彩的区别,只是前者呈色效果显得含蓄一些,后者呈色显露一些,浓重处有凹陷感,色彩的客观效果差别不是很大。这一点,冯先铭先生在《中国陶瓷》一书中曾专门讲到釉上青花的问题。作为早期的青花瓷,釉下彩与釉上彩都应允许存在。釉上彩只要是在高温下一次烧成,也可作为青花来认识。
再从装饰风格上看。点彩和条彩是青花在首创期的重要装饰特征。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冯平山博物馆的毛文奇先生收藏的一件唐代白釉蓝彩罐,也是以点彩和条彩组合纹饰;美国波士顿泛美艺术馆收藏的唐代白釉蓝彩碗,主体纹饰是在碗心釉下彩绘花枝草叶纹图案,碗口沿和里心其它部位,辅以蓝色条彩和点彩;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有一件唐代白釉蓝彩罐,该罐主体纹饰用点彩方法绘出五条鱼形图案,中间满缀点彩梅花形花,口沿部也以蓝色条彩作为辅助纹饰。这几件早期唐青花的装饰风格,与江山市这件碗的装饰风格是基本一致的。
唐青花瓷可以证实我国青花瓷的原始阶段。70年代浙江两处塔基出土了一些宋青花瓷片.。宋代有300余年历史,但青花瓷的发展处于休眠期。主要是宋王室崇尚复古之风,追求造型美、线条美、古朴美。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莫不如此.元帝国统治者,偏爱民族风格浓郁的装饰,色彩对比度大,纹饰繁密,加之对外贸易繁荣昌盛,伊斯兰文化不可避免地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瓷胎上绘制图案,要远比刻画、堆塑随意的多,而且表现力也强的多。釉下青花彩绘就是在这一历史条件下快速发展起来的。元代虽仅有97年的历史,但历史上青花器的成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件唐白釉蓝彩碗作为唐代原始型的青花,它对为我国青花瓷起源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据有关文献记载,目前流失到国外的完整唐青花器有六件,国内发现的完整唐青花器大概十余件,其中绝大部分在私人藏家手中。自七十年代末江苏扬州唐城遗址出土唐青花瓷枕碎片公布于世后,香港毛文奇先生收藏的唐青花三足缶复相继披露。已故著名古陶瓷学家、故宫博物馆研究员冯先铭先生当时曾专程前往香港,认真研究证实了这件举世瞩目的唐青花瓷,并在浙江金华双龙会议上作介绍。自此以后,引起了国内外古陶瓷研究者极大关注和浓厚兴趣。一个深入探讨唐青花及我国青花瓷起源的学术活动迅猛掀起,影响之深,波及面之广前所未有,并取得丰硕成果。
然而遗憾的是,时至今日,除扬州唐城遗址及河南巩县小黄冶等地有标本发现外,内地尚不见有唐青花完整器物出土。
浙江省江山市何家山乡南塘村,1978年发现了一唐代土坑墓,出土了一件罕见的白釉蓝彩碗,现在珍藏于江山市博物馆,是大陆并不多见的一件完整器。对青花瓷起源的研究,无疑增添了一份可贵的资料。本文就这件器物的出土及其相关问题谈点看法,以供研究参考。
唐白釉蓝彩碗,高4.1、口径10.1、足径5厘米。敞口圆唇、弧腹,较丰满。矮圈足,内施满釉,外施半釉。釉色白中泛黄,呈乳白色。釉面布有细碎开片。由于烧成温度未到位,胎釉结合不佳,釉层易剥落。胎灰白微泛褐红色。露胎处见有化妆土,胎骨粗松。内底心绘有一朵蓝色折枝花草图案,笔意流畅自然。但仅残留一半,余为出土时被农民刮除积土时连泥带釉被刮去,但露胎处不见有彩绘痕迹。口沿下方内壁绘有1—2厘米长短不一花色条彩作为辅助纹饰。条彩以3条为一个组合,共6组。外壁同一部位,亦绘有6组蓝色条彩。蓝彩单薄呈色较淡,微泛灰。唯彩稍浓重处,呈色青翠艳丽,有晕散现象。除局部釉层剥落外,器形完整无缺。
从器物的造型、胎、釉及化妆土的使用等方面分析,它应是北方窑的产品。唐代北方以邢窑最负盛名。其次为河南巩县窑,巩县烧制白瓷始于隋或更早一些,亦盛烧三彩。白瓷以碗盘为大宗,胎骨粗松,胎色灰白或微呈褐红色。釉色为乳白色,常施一层化妆土。碗盘多内施满釉外施半釉,特征与此碗十分接近。从彩绘上看,巩县窑向有施蓝彩之先例。从器型上看,巩县小黄冶窑曾有器形与这件蓝彩碗基本相同的标本出现。据此,这件蓝彩碗极有可能为巩县窑的产品。
在1978年6月下旬,中国硅酸盐学会在浙江金华双龙洞召开古陶瓷与窑炉学术讲座会期间,有关专家进行了鉴定。专家认为青花瓷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素:(一)是素胎,(二)是以钴的化合物为彩料,(三)是工艺上应为釉下彩绘高温下一次烧成。对比之下,前两个要素差别不大。唐三彩中的蓝彩,研究表明应用的是钴蓝料,这件碗的蓝彩应用的是钴蓝料的可能性也存在。至于后一个要素是值得探讨的。这件碗的内底心落釉露胎处,不见有彩绘痕迹,在工艺上可能不是坯胎上绘彩,再施以透明釉,然后在高温下一次烧成之釉下彩,可能是釉上彩;但从胎、釉及色料上看,又不是二次烧成之釉上彩,而是上了透明釉后再绘上钴蓝料,在高温下一次烧成之釉上彩。
笔者收藏有一元青花花觚因未上釉,未施釉的钴蓝料不发蓝,呈褐黑色。我们仔细观察了明清青花残片,以十倍放大镜观察残片断面釉层,明显看到钴蓝料呈现出的蓝彩,并不在釉层之下,而是熔化在透明釉之中。而釉下彩与釉上彩的区别,只是前者呈色效果显得含蓄一些,后者呈色显露一些,浓重处有凹陷感,色彩的客观效果差别不是很大。这一点,冯先铭先生在《中国陶瓷》一书中曾专门讲到釉上青花的问题。作为早期的青花瓷,釉下彩与釉上彩都应允许存在。釉上彩只要是在高温下一次烧成,也可作为青花来认识。
再从装饰风格上看。点彩和条彩是青花在首创期的重要装饰特征。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冯平山博物馆的毛文奇先生收藏的一件唐代白釉蓝彩罐,也是以点彩和条彩组合纹饰;美国波士顿泛美艺术馆收藏的唐代白釉蓝彩碗,主体纹饰是在碗心釉下彩绘花枝草叶纹图案,碗口沿和里心其它部位,辅以蓝色条彩和点彩;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有一件唐代白釉蓝彩罐,该罐主体纹饰用点彩方法绘出五条鱼形图案,中间满缀点彩梅花形花,口沿部也以蓝色条彩作为辅助纹饰。这几件早期唐青花的装饰风格,与江山市这件碗的装饰风格是基本一致的。
唐青花瓷可以证实我国青花瓷的原始阶段。70年代浙江两处塔基出土了一些宋青花瓷片.。宋代有300余年历史,但青花瓷的发展处于休眠期。主要是宋王室崇尚复古之风,追求造型美、线条美、古朴美。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莫不如此.元帝国统治者,偏爱民族风格浓郁的装饰,色彩对比度大,纹饰繁密,加之对外贸易繁荣昌盛,伊斯兰文化不可避免地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瓷胎上绘制图案,要远比刻画、堆塑随意的多,而且表现力也强的多。釉下青花彩绘就是在这一历史条件下快速发展起来的。元代虽仅有97年的历史,但历史上青花器的成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件唐白釉蓝彩碗作为唐代原始型的青花,它对为我国青花瓷起源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陶艺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