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学院2014年艺术类招生简章

日期:2013/11/25 北京城市学院
      一、北京城市学院2014年艺术类招生专业介绍

  1、表演(影视表演) 本科 学制四年

  专业概况:本专业由北京电影学院知名教授齐士龙主抓教学与人才培养,建立了一支以国内外艺术名校毕业的中青年教师为教学骨干,北京电影学院等国内知名艺术院校的在职教师为兼职教师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同时聘请国内外名人、专家学者及影视界明星为客座教授倾力打造“明星艺教基地,星星绿色摇篮”。专业教学着眼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和个人创造性的开发,课程设置科学,教材先进,教学形式灵活多样,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话剧、影视剧和电视节目制作的实践机会。学校配备一流的数字影音制作设备,为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提供物质保障,从而使本专业的学生成为既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创新意识又具有实际操作技能的高级实用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影视、戏剧以及与表演艺术相关的高级创作人才。重视对学生固有的创作能力、创作主动性以及影视表演艺术全面综合能力的开掘和培养,强调学生基础理论的训练,以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提升学生自身的创作能力水平。为适应未来社会对于表演以及与表演相关领域人才的需要,打造出具有独立创作人物形象能力的表演人才。

  主要课程: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其中,专业主干课分为:表演、台词、形体、声乐。专业基础课:配音、艺术概论、影片赏析、视听语言、剧作基础、化妆与形象设计、摄影基础与后期制作 。

  同时组织知名专家、教授为学生开设中国传统文化、中外电影电视艺术史、音乐欣赏、美术欣赏、当代最新科技成果等方面的选修课和专题讲座。

  实习实践:为拓宽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培养创造性,实行艺术教育与实践相融合,鼓励大三大四学生在各大剧团、剧组及电视台进行实习。同时利用小学期安排学生到国内外知名院校进行交流。2013年小学期,表演专业学生赴台湾国立艺术大学进行交流。同年,参加第四届北京大学生戏剧节优秀剧目展演并角逐最高奖项金伶奖。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影视、话剧以及相关的艺术单位担任创作人员,在相关的艺术培训单位担任教师或从事教学管理工作,在影视公司编辑、策划与制作等相关方面的艺术部门工作。

  2、表演(社会文化) 本科 学制四年

  专业概况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明确要“重视和培养社会文化人才”。在国家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发展都将迎来新的高潮,社会对于文化工作者的需求日益增长,北京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社区、社会组织和新经济组织对社会文化人才有着更急迫的需求。

  本专业方向是我院与北京社会管理机构合作,为北京的社会文化发展,培养具有全面文化素质,具备社会管理知识和能力,同时掌握表演艺术创作方法与具有基层文化工作者应该具备的艺术气质和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这样综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社会机构对文化人才的需求,将满足机关、社区、企业、社会组织、文化场馆等各类机构进行社会管理、组织文化艺术活动、进行文化艺术传承和推广的需求。

  本专业方向的教学由我院聘请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以及相声曲艺界专家讲授艺术专业课程。相声表演艺术家李金斗老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单弦项目传承人张蕴华老师为我校客座教授。同时聘请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讲授人文社科等课程。我院与北京社会管理部门共同依托北京丰厚的文化艺术资源进行教学实习实践,突出教学的实践特色和技能训练,培养实践能力突出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目标

  通过对学生进行戏剧、戏曲、相声、音乐、舞蹈技艺训练,培养具有艺术素养的社会文化工作者及传统文化表演者。通过设置社会工作实务课程学习、基本书目研谈、文化活动、讲座和研讨提高学生的基本文化素养,使学生具备社会管理知识和能力。通过专家和从事社会工作实践的管理干部授课、参加社会管理实践和讨论,提高学生对社会学理论、社会管理和社会工作的实践能力。

  本专业方向旨在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系统地掌握表演艺术创作方法与技巧,既可以从事社会文化艺术表演,也可以从事中国传统文化表演的综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

  专业课:戏剧表演、民间文艺表演、相声、戏曲、台词、形体、声乐、合唱与指挥、影视语言、艺术概论、大学语文、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美学概论、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工作等课程。

  本专业还开设国家规定的大学生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英语、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网页设计与制作、形势与政策等课程。

  实习实践

  为了不断增强学生与社会接轨的实践机会,本专业方向一、二年级的小学期,集中安排了参观观摩传统文化及各类艺术演出等活动让学生开阔眼界,学以致用;三、四年级组织学生到社区文化机构、曲艺团体进行实习实践,协助相关艺术部门编排大型舞台晚会等实践内容,着重培养实践能力突出的应用型人才。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可到全国各戏剧、电影、电视、曲艺团体工作担任演员或文艺管理工作者;也可作为艺术的传播者进入学校、培训机构担任教师或教学管理者;还可到社区文化机构组织演出活动,成为一名基层艺术工作者;亦可跟随传统文化表演大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表演艺术的传承人,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普及做出贡献。

  3、表演(主持与配音) 本科 学制四年

  专业概况

  播音主持艺术与配音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其蓬勃的发展对各类专门的主持与配音人才,尤其是对电视台、影视剧、动漫游戏人物配音,电视栏目、专题片解说词,以及影视广告和宣传片配音的专门人才需求十分强烈。与此同时,伴随频道的增多与细分,电视节目样式日益多元化、风格化,无疑都对当今影视配音与节目主持人的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主持与配音专业方向在具备多年表演专业丰富教学实践的基础之上开设,旨在将丰富的表演教学手段融入传统的配音与主持教学中,从而使配音演员与节目主持人的创作更生动和富于感染力,使毕业生更具市场竞争力。我专业方向教学硬件设备完备完善,有主持专业教室5间,演播室2间,录音棚1间,专业舞蹈教室3间。我专业由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原系主任齐士龙教授任学部主任,专业师资均来自于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艺术类名校毕业的研究生,同时拥有一批常年活跃在国内影视配音一线、具备丰富实践及教学经验的主持与配音专业教师并邀请院外资深学者以及知名中央台与北京台主持人、知名院校客座教授、专业栏目制作人来我校讲座。主持与配音专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多实践(从一年级起就有实践课程)型人才;教材先进,教学方法灵活、新颖,强调采、编、播、制一体化的教学理念。

  培养目标

  本专业方向培养具备丰富的主持、配音、新闻、英语、社交礼仪等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主持与配音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巧,能够从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出镜记者、配音演播及形象代言,或担任政府部门、社会机构、企事业单位的新闻发言人,及商业推广活动现场主持人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课程设置

  语言技巧、语言艺术、新闻写作、新闻采访、影视配音(视听主持)、即兴口语表达、专题成品制作、舞蹈、音乐、艺术概论、多媒体技术剪辑、视听语言、礼仪、社会实践、媒体案例解析、主持与配音实践。

  实习实践

  专业老师将指导学生到广播电台、电视台等节目组担任实习记者、出镜记者、新闻主播,提供参与访谈类节目主持、节目策划、制片等良好的实训机会。除此以外,学生还可被推荐到各大媒体机构、文化传播公司、婚庆公司进行节目主持等工作。

  就业方向

  近年来,我国广播电视传媒业发展日新月异。全国各省、市级广播电台、电视台近千家。电台、电视台频道分化细致,数量明显增加,都给主持与配音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机会。除此之外毕业生还可进入制作厂、电影厂、广播电台、艺术院、团、学校、影视工作室、广告公司、移动及车载电视、广播电视传媒公司等单位以及相关的艺术部门从事影视配音、戏剧影视表演、节目主持人、编导、策划、教学、艺术培训、研究等工作,同时也可以从事企事业单位的宣传、公关、工会、发言人等方面的工作。

  4、表演(音乐表演) 本科 学制四年

  专业概况

  音乐表演下设声乐和钢琴两个专业分支。声乐演唱含民族、美声、流行三种唱法,钢琴含独奏和伴奏。为保证教学质量,该专业非常重视软、硬件的建设。依托表演学部已有的教学师资,先后从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意大利、俄罗斯等国内外知名艺术院校聘请资深名教担任声乐和钢琴专业的兼职教师,组建了一支业务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老中青结合的专业师资队伍,为高质量的教学提供保障。学院重视该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不仅重新规划了校区的布局,为我专业建设新的教学区域,还添置全新的钢琴30余台,拥有KAWAI钢琴10余台,三角钢琴2台,高质量音响设备30余套。该专业拥有全新的琴房、录音棚、演播厅、视唱练耳教室、音响设备、多媒体教室、练功房等现代化的先进设施,加之校区安全舒适温馨的宿舍、食堂等生活环境,为广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专业学习环境。

  培养目标

  通过本科四年培养,学生能具有良好音

相关艺术院校招生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