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高考外语分值应成改革契机
留学预科网了解到2014年山东省高考外语科目分值将降30分。这是山东继宣布2014年夏季高考取消外语听力统一测试后,又一项高考外语改革新信息。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齐涛称,此举将会给外语学习热降温。“一直以来,语、数、外三大科目分值都是150分。外语属于强势科目,从小学到高中,学生把太多的精力都放到外语上了。”(4月26日《齐鲁晚报》)
留学预科网 获悉外语在高考中的比重过大是个老问题了。虽然中国不是英语国家,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和国语,但教育部门对英语的热情却是异常的狂热,英语不仅从小学到高中、大学都是必修课,考试成绩还与学位挂钩,四六级不过就拿不到大学学位。英语可谓名副其实的第一主课。就算是英语国家,也没有像中国这样重视英语甚于母语的。
但全民学外语在提高国人英语水平的同时也带来很多问题。很多学生包括上班族为了升学或拿到学位、职称,被迫把大量时间花在英语学习上,影响了本职工作和其他课程的学习。难怪全国政协常委、山东省政协副主席王新陆称:“全民学外语对很多不愿意学外语的人和以后专业无需外语的人来讲,就是谋财害命。”
英语热还使很多优秀人才因英语水平不过关而错失深造或工作机会。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主任刘敏与全国人大代表、西安音乐学院院长赵季平就希望“不要用英语成绩卡掉我们的艺术人才特殊化培养”,两位艺术家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艺术类专业技能优秀的学生因为英语成绩不达标,不能毕业或者失去攻读研究生的机会,这让他们作为艺术教育者也很痛心。(3月4日中国新闻网)英语卡掉的又何止是艺术人才,很多有潜力的科研人才也是被英语扼杀的。以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为例,由于题目太难,导致许多高校为了保证录取名额不得不在专业试题上降低标准和要求,这显然已经阻碍了相关专业的人才选拔。
反观国外,不懂外语者不仅能顺利升学,还能进大学当教授。如获得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日本科学家益川敏英,就对英语一窍不通。可他要是生在中国,连高中都考不上,别说是读大学和当教授了。当畸形的英语教育主导整个中国教育体系时,有多少像益川敏英一样在语言方面没什么天赋却在其他领域有极大发展潜力的天才被埋没了,谁也说不清。
山东把高考外语分值降30分,给外语学习热降温的做法值得肯定。我们更希望此举能够推动外语教育改革,降低升学、学位、入职、职称评定门槛,别再让外语成为扼杀中国人才的工具。外语只是交流工具,不能成为选拔人才的标准,更不能将其放在比母语更重要的位置。英语的确有助于国际交流,但在很多场合,哪怕是需要阅读大量外国文献的科研领域,英语并非不可或缺。不懂英语的益川敏英能获诺贝尔奖就是最好的例子。
有中学外语老师表示,以取消外语听力统一测试的方式为外语学习热降温,恐怕会让“哑巴英语”的现象更为严重,不利于人才培养。这一担忧不能说没有道理,但出现“哑巴英语”的根本问题不是外语听力考试太少,而是外语学习热过了头,很多人身边并没有英语环境,平时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根本用不上英语,英语能力长期闲置才导致口语水平下降,能读能写却不能说。这一问题显然无法通过外语听力统一测试的方式解决。要不,目前外语听力统一测试并未取消,怎么“哑巴英语”还是屡见不鲜?不统考外语听力,对学习条件较差的农村学生来说,也更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