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美术高考 > 考点信息

参与清华大学2012年招生咨询归来 有感而发

日期:2012/4/24 网络

参与清华大学2012年招生咨询归来 有感而发

留学预科网了解2012年的高考即将到来,各个高校已经拉开了招生大战的序幕,高校开放日、微博招生等已经逐渐进入公众的眼球。虽然本人不直接管招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今早被拉过来,在清华大礼堂前参与招生咨询,晚上还要在微博上对广大考生和家长进行招生咨询。

十年前的我哥带我去西安某公园参加高考咨询的场景现在还历历在目(时光飞逝,吾已老矣%》_《%),时光流转,今日我从桌前提问的学生转换为桌后解惑的老师,这种角色转换之间的感悟,真让人唏嘘不已。

因此,对目前大学招生、志愿填报、大学生活等有一些感受和浅显的看法,总结下来,与各位交流。

一、部分专业风光不在

虽然有些残忍,但是不得不承认确实是事实,拿我自己的专业来举例子。

大约十年前左右,正是生命科学最火的时候,电视等媒体上高呼“21世纪是生物科学的世纪”,在这种舆论背景下,各个高校生物专业水涨船高,生物专业招生咨询的桌子几乎一直满场。从目前来看,由于被贴上了“就业难”的标签,各个高校生物专业不再被广大考生和家长们追捧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这是“看不见的手”在调控;从生物学角度来看,这是一种“自然选择”的结果。当社会需求远小于实际人才产出的情况下,不得不承认这种趋势是合理的。

当然,清华北大等名校生物专业依然较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校太火,由于溢出效应,相关专业也因此获益。

二、从众心理依然很有市场

不管是当年对生物等热门专业的疯狂追逐,还是现在对生物等冷门专业的不屑,都是缺乏理性的行为。一个好的志愿选择,应该是将学生自身的兴趣、潜力和分数,与所选择的专业较好的结合在一起,兼顾所报考大学的优势和文化气质等。

然而,不论是十年前,还是现在,或者是未来的若干年,从众心理在高考志愿填报方面依然很有市场(其实何止在高考报志愿这个领域,在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找工作、找男女朋友,。..。..。凡是比较重要的选择,我们大多数人都有着较强的从众情节)。

三、选专业家长仍然很强势

遇到一个男孩儿,高高的,很有礼貌地过来咨询专业情况。这个小孩儿化学和生物都很好,而且已经参加过类似于生物科学的小课题研究,对探索生命领域的奥秘有着浓厚的兴趣,表示自己动手能力也不错,个人觉得他还蛮适合读生物的。这时候小孩儿的爸妈过来了,她妈妈颇为不爽的喊着“你这混小子,怎么又过来了!”

那个小孩儿马上就不说话了,低着头。小孩儿妈妈接着训斥:“没听你爷爷说啊,他在美国的实验室里面好多博士后,都找不到工作呢!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啊!”

后来那个小孩儿被父母“领”走了,在走的时候,我明显看到了孩子眼里的不舍和失落。学物理工作也不好找,牛顿的爹妈要是当年也这样,那苹果砸下来,砸出的不会是万有引力,而只会是个脑震荡。

在这个过程中,始终有另外一个家长在我旁边,冷静地看着这一切。她的孩子在人大附中,她告诉我,她孩子有加分,经管院和生命科学学院都能考上,她也知道学经管工作好找,但是她依然支持她们孩子报考生物。

和她交流中得知,她们家孩子在化学和生物科学方面颇有天分,学习基本上不花太多时间,但是效果特别好,尤其在化学和生物学,而且也参与过实验室的课题研究,对此有着浓厚的兴趣。此外,家里经济条件较好,孩子没有后顾之忧,完全可以遵循自己的兴趣。

对这样的孩子,我只能说是羡慕,对这样的家长,我表达了我的敬意!

四、小盆友们敢于有自己的声音

上午遇见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遇见一位家长徘徊在咨询桌前久久不愿离去。人少的时候则会过来和我们聊天,“生物专业多好啊,你说气人不,就是不报!”

我听后很诧异,也没太搞明白,就问:“是您喜欢生物专业,还是您家孩子?”只听这位家长回答奥:“是我喜欢,我就喜欢生物专业!我家孩子死活不报,气死我了!”

听后我心里不禁暗暗替这个小朋友叫好。谁上大学谁应该是自己专业的第一负责人,如果自己不喜欢,即使是父母务必热爱,也请一定坚持自己的看法!

当然,相反的例子也有。

有一个小女生,就是想学生物,她告诉我她一看见动物和植物就开心,也养了很多。当我告诉她,其实学生物不仅仅是养一些小动物那么简单的时候,她笑着说“我爸妈也是这么告诉我的,但是我就是喜欢,我以后想做珍妮古道尔那样的科学家!”当我知道她知道珍妮古道尔的时候,我清楚,这个孩子对生物的热爱,不是凭空而来的。

和她父母的沟通中得知,父母刚开始是反对的,但是是被小姑娘说服的!

我承认,我喜欢这样的小姑娘!

相关考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