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情绪紧张如何化解
说句实话,每位考生临近高考心情都不会平静。我也一样。鉴于许多人不愿传授经验,确切地说是不愿回忆考前那段风声鹤唳般的日子与心情,使我在考前准备中没有一个很好的参照标本。高考过后,我用心留下“笔录”。希望借此机会,将我的体会告知大家。
记得2008年5月30日,我的高中时代,校园生活最后一天的下午,班主任李老师将一个个装有《2008年高考指南》、《注意事项》、《准考证》、条形码以及两支2B铅笔的资料袋发给大家。然后,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两行硕大的板书“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由于激动,区区几个字竟折断两根粉笔。老师的情绪感染了我,心头蓦然升起一试身手的冲动。
遵照高考模式安排时间
离开教室前,我问同学回家怎样复习?有的说:“我是‘夜猫型’,不妨趁夜间安静,多下功夫”;有的说:“我是‘百灵型’,趁早晨脑子好使,把精力集中在上午。”我觉得他们的想法都有失偏颇,因为不论“夜猫子”,还是“百灵鸟”都应在最后几天将精力充沛时段调整到上午9点至11点半、下午3点至5点两个时间段。在家自主复习的目的是为了让考生能够在考场上更好地发挥个人水平。如果考试时萎靡不振,那么,夜晚念再多的书,早晨做再多的题,又有什么意义?
在家复习期间,我听从心理辅导老师建议,按照高考模式安排学习:将一天时间分为3个时段,上午8点至11点半;下午2点至5点半;晚上7点半至10点半。每天早晨6点30分起床,跳绳5分钟,散步一刻钟,8点进入状态。先做一套有质量保证的试题,使自己保持对题目的敏感和快速反应能力。在剩余时间里,查找自己在知识掌握方面存在的不足和漏洞。我的体会是千万不能忽视试卷练习,那样容易导致考场上找不到题感,限制能力发挥。
6月6日,看考场的日子。这一天心情如何,对明天场上发挥极为重要。当日下午,我按计划做完一套英语试卷才动身。这样安排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不打乱复习节奏,二是特意赶在城市交通高峰期,便于准确估算路途所用时间。
晚饭后,舒舒服服洗了个澡,将头发洗得飘柔顺滑。然后,像跳伞运动员整理伞包那样,精心打点明日的“行头”和所用文具。宽松、艳丽的桃红色圆领T恤,轻便、舒适的李宁牌运动鞋。这套“行头”具有象征意义,是我当年参加学校春季田径运动会女子1500米长跑冠军装备。说起这个“冠军”很是得意,当初女生们不愿自讨苦吃,这一项目只有3个人报名,而我的体力又是其中最好的一个,可谓没有对手,不战自胜。尽管成绩不值一提,但因为是“第一”,照样载入校园史册。今天想起来有些不可思议,然而,世间之事往往就是这样简单!
清点了文具,再把那支英雄牌钢笔装到笔袋里。这支笔是学校送给我的“长跑冠军”纪念品。即使考场上用不着也一定要带上。心理学家认为,积极的心理暗示对人的影响很大!见证光荣历史的衣物,记录美好时光的文具,能够唤起藏在心底的喜悦和成功体验;穿上色彩鲜明的衣服,走在通向考场的路上,会让周围人眼前一亮,随之投来欣赏的目光,得到欣赏,心情自然愉快。
说到自信,不得不唠叨几句,所谓自信从来就不是一句空话。大家不畏艰辛,一路冲杀,直抵高考,自然不缺少应试经验,从某种意义上说,百折不挠即是自信。时至今日,又经过了三轮“模拟”历练,该记住的东西大都记住了,该掌握的知识业已掌握了,奔赴高考,不过是搭乘顺风船而已。当你想到这些,定会信心百倍!
运用“空椅子对话”
化解紧张情绪
物质准备停当后,又习惯地翻看自己编纂的“错题集成”。看过之后,觉得时间还早,不妨占用几分钟做一次“空椅子对话”。所谓“对话”,是心理辅导老师教给我们的一种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自我心理调节方法。目的是将隐藏于内心、竭力想掩饰回避的东西使其明朗化。再通过理性分析、客观解释,去除不合理成分,从而消除紧张情绪,恢复到积极平和的心理状态中。“对话”的方法很简单,先是自己坐到一把椅子上,代表真实的“我”,再将一把空椅子放到对面,代表内心的“我”。让两个“我”进行对话。
真实的我:你紧张吗?
内心的我:有点儿,毕竟是大考,与平时考试意义不同呀!
真实的我:不要怕,这很正常。所有人都一样,甚至比你更严重。
内心的我:请你告诉我,怎样才能减轻一点?
真实的我:从考试科目排序中找答案。通常情况下,考第一科时会比较紧张,恰好是语文。我真的不知道对“你”来说,考语文有什么好紧张的。
内心的我:为什么?
真实的我:语文主要是考查学生平时积累,而“你”的语文不差呀!
内心的我:对,语文是我的强项,平时考试成绩挺好的。
真实的我:如此说来,“你”还有什么可紧张的?
“对话”之后,轻松许多。再一看表,正好10点半,该熄灯了。躺在床上才觉出窗外噪音很大,原来我家附近有一处建筑工地,正在挖地基。笨重的10轮工程车隆隆驶过,震得床脚晃动。“别管它,带上耳塞就听不到了,”我这样劝自己。于是,从MP3音乐播放器上调到那首古琴曲《龙翔操》,清雅飘逸、悠然舒缓的旋律流泻出来。喑哑的音色,空灵的泛音将我的思绪引入广袤的天空。这是一首让人气定神闲的古曲。过了一会儿,困意袭来。其实,不仅是《龙翔操》可以让人安静,任何一首轻柔的乐曲、安详的摇篮曲,都能将人带入梦乡。只要准备充分,把所担心的事情一一放下,即能安然入睡,充分休息。
我的体会是与其说不要害怕紧张,不如说不要刻意放大紧张的害处。心理学家认为“适度紧张有益于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有助于提高考试成绩”。只要大家在考场上能将注意力放在填写卷面试题上,不考虑与答题无关的东西,就能发挥水平,取得好成绩。
另外,家庭成员间的不良情绪是可以互相“传染”的。作为考生家长,首先要以平常心看待高考,学会自身情绪调节,注重自我的生活质量,尽量减少矛盾和冲突,不要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孩子身上。
■专家建议
考前开夜车不可取
该睡的时候就要睡,那么怎样才能得到正常的睡眠呢?以下几点值得借鉴:合理地安排好生活、学习的节奏,养成定时起床和睡眠的习惯;睡前不宜过饥或过饱,不宜喝浓茶、烈酒、可乐和咖啡;睡前做些放松运动,如散散步、洗洗澡等,最好用热水泡脚5分钟;卧室通风,空气清新,温度适中,环境安静,床被舒适和清洁卫生;侧卧,腿和臂半屈,是大部分肌肉处于放松状态的睡姿。
考前放松二法
面对这样一个有决定意义的考试,正常人都会紧张,这属于生理性心理应激反应。适度紧张是动力,过度紧张则就成为阻力了。
那么最关键的就是怎样来调整这种心态,顺利地度过高考。
深呼吸法:生理学指出,深呼吸能减轻心脏的负担,改善心脏的供氧,预防心脏过度紧张、早期损伤和心脏病的发生。此外,缓慢的深呼吸能安定神经,促进焦虑情绪的缓解等。渐进呼吸法的做法是深深地吸气,在吸气时,按顺序腹部尽量向前鼓起,接着胸部向两侧扩展,然后双肩微微张开,屏气5秒钟,腹壁向里收缩,进行呼气。如此进行10次左右,然后把屏气增加到10秒钟或更长,每天坚持做2至3次。做深呼吸操姿势不限,坐着、躺着或散步都可进行。散步时深呼吸的节奏可以是:吸气4步,屏气8至12步,呼气4步,屏气4步。一定记住:不仅要深吸气,而且要深呼气。
形象控制法:美好的形象能够促进大脑兴奋,有利于智慧的发挥,给人以精神力量,使人激发出巨大的潜能,愉快的形象能够激发人的积极,使人升华出一种向上的力量。原则上,只要你回忆起你过去有过的“轻松舒适”的体验,那么你的身心就会处于轻松舒适的状态了。例如,有人很爱洗澡,他的放松练习就是在头脑里浮现出“我刚洗完澡,正坐在椅子上,轻松愉快地休息”的形象,每晚睡觉前练10至15分钟,一个月之后便可在一分钟左右浮现出上述良好形象,而且心理状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于考试,我们要反复练习“在头脑中浮现出临考时平心静气地接受考试”这一形象,每天3次,4天之后便能在一分钟左右,即使睁着眼睛也能在头脑中浮现出“我正在平心静气地参加考试”、“我有信心考出好成绩”等良好形象,这种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当你一进入考场,心情就会很自然地平静了。
这两种方法不仅可以使你的心态平和、效率提高,而且还会使你整个人变得开朗活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