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估分填志愿三大注意 专家谈如何估分
一、正确估分填志愿
有关考前估分:
考前估分的关键是考生要根据自己平时的考试成绩,特别是高考前最近几次的模拟考试情况来做参考,同时对在高考中将获得的最佳状态分数和最差状态分数做出恰如其分的估计。
有关考后估分:
考后估分可以分各科按情况对待:
语文:主观题的估分准确与否很重要。
语文有主观题和客观题之分,在估分时,考生应该灵活一些,不要一看到自己的答案和标准答案不一样就急了。每一道题都会有一个参考标准答案,但不可能所有的同学都回答那么准确,如果回答恰当合题也可以得分。作文题是每年高考中的重点,作文估分一般按照内容、表达、书写三部分进行,主要要求内容切题、想象丰富合理、表达流畅。
英语:最好按照自己平时的情况估分。
英语考题客观题估分相对容易,比较难估的是作文。一般因为题量较大的关系,很多考生都在极匆忙的状态下完成作文的。考生在对作文进行估分时,最好按照自己平时的情况估分,平时成绩较好的考生可以给自己打高一点的分,成绩一般的则应实事求是地给自己估稍低一点的分。
数学:答题时步骤比答案更重要。
考生在估分中可能会偏高,因为考生只会对答案,认为答案对了就会得分,而数学更注重答案是怎么来的,根据是什么,一些考生答案虽然错了,可他的得分也许比答案对的考生高,原因之一就是解答的过程完整。因此答题的步骤、程序比答案更重要。
理科(物理、化学):细心回忆答题各个细节。
对于化学来说,很多考生考完后自我感觉都不错,其实越是这样的考生越要细心回忆自己的答案,一题一题和标准答案对照,甚至细小到每个方程式的正确与否,不至于在细小处估分不准。对于物理来说,由于试卷的题量较大,考生记不清一些式子、步骤、答案是很正常的,估分主要参考标准答案就行了。
文科(政治、历史):认真掌握尺度。
对政治估分应把“踩点”和“踩意”相结合,也就是说不一定完全死扣答案,只要表达的意思比较接近标准答案,表达清楚明确就可以适当地给自己加分。但这种“踩意”也不是无边无际的,还要以标准答案为纲把握好这个度。
估历史分时应注意几点:一、在答案有几个小分点的情况下,一般只要答上了一个主面的一句话,就能加上这一分了。二、答案里面出现判断错误,后面即使答对了,也不要给自己加分,因为判断错了,阅卷者就不再往下看了。三、估分要注意抓关键词,虽然你的答案所在的话和标准答案比较相像,但最关键的那个词没有,也不要加分,因为阅卷就是找那个关键词,根据每年的情况,估分容易偏高,应该值得注意。
二、名校优先还是热门专业优先
对于一个不高不低的高考成绩来说,是先选择好学校还是先选择好专业,是一个令人头疼的事情。名牌大学往往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学科专业齐全,学术风气和文化氛围浓厚,培养出来的学生整体素质较高,且名牌大学会有更多的机会接近新事物,即使考入的不是很理想的专业,但事在人为,还可以花工夫再读第二学位。热门专业是社会需求较大的专业,如目前正热的铁路、电力、邮电、外语等属于此类。能考入这样的专业,首先就可以有保证,不必为将来的就业难犯愁。但名气小的学校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相对要差一点,在就业范围上也要比名气大的学校限制更多一些。此外,专业的冷热会随着人才需求的变化而转变。热门的专业不可能永远热下去,冷门专业也不可能永远冷下去,关键要靠自己把握。
对于学习不是很理想又希望尽快入学的考生,应看看自己在高考中正常发挥情况下能达到哪一批录取院校的分数线,结合自己掌握的信息,挑出较大范围的一批院校,可考虑一些比较冷门的或偏远地区的、条件比较艰苦的院校或专业,如农林、地矿等,也可考虑本省、本地区的院校。
三、认识自身把握梯度
所谓“梯度”,是指在同一批次的学校,因多种因素,在录取分数上形成的高低程度。
一般来说,名牌大学、地理位置好、专业和就业前景看好的院校,在录取新生时,录取线总是偏高;而地理位置较差,知名度不高,专业和就业去向都是生活、工作条件相对艰苦的行业,录取新生时,录取线相对偏低;而介于偏高偏低之间的院校,录取线则居中。于是,这三类不同院校的录取分数线,便显示出高、中、低三个不同档次。
那么,怎样才能把握好填报志愿的“梯度”呢?
首先,要对选报院校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如知名度、地理位置、专业设置、招生人数、毕业前景等,确定所选院校的档次。其次,查阅所选院校近几年在本省招生的各种情况,特别是录取分数等情况,大致分析所选院校在档次上有无变化。第三,正确认识自身的条件,因为“梯度”也是因人而异的。拔尖的学生,可能认为清华、北大是最高档次,应给自己恰当准确的定位。第四,在填报志愿时,把高、中、低三个档次的院校依次排列,由高到低,形成“梯度”。尽量避免“并列式”,即同一档次的院校并列在一起;或“波浪式”,即高、低、高、低;更不能从低到高倒置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