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廷漫画家季诺
日期:2010/9/14 网络
漫画,当然主体应该是图画。如果一幅漫画作品抽掉图画,剩下的文字仍然魅力不减,图画只起到增加阅读趣味的作用,那么它距离我们所说的漫画有点远。但不能因此否定漫画中文字对于深化主题所产生的作用,前文所描述的是我国著名漫画家丰子恺的一幅作品,就充分表现了漫画作品中画与文的巧妙配搭。
漫画中所使用的文字,大致有这样几类:第一,场景内的文字。像画中的指路牌或游行队伍中的标语等都属于这一类。对于这类文字,漫画家如实表现即可,没有回避的必要。比如在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有一幅四格说父子二人流落到荒岛,好不容易打捞上来一本书,本指望得到精神食粮,结果是本电话簿。这里的“电话簿”几个字就十分必要,很难用其他方式取代。
第二,人物对话或内心语言。一般以一块云状图加一个箭头圈住某段文字,用来表示某人所说的话;或者以几个小一些的圆圈代替箭头,表示该人心中所想,一些拟声词也可以归入此类。这是漫画家常用的手法。如阿根廷漫画家季诺,在单幅漫画中往往用图像表示人物对话,图像所具有的不精确特指单一概念的特点,有时还会给漫画增添一些别样的丰富意味。但如果需要表现复杂的抽象概念,单纯用图像说话就不一定管用。在系列多格漫画《玛法达》中,季诺就大量使用了文字表现对话,因为这部作品虽然是以孩子为主人公,但其中涉及许多概念如世界和平、关爱等,很难用图像表现,还不如干脆出现文字来得准确。
还有一种做法,是把对话放在题目里。比如美国汉克·凯查姆的《淘气鬼丹尼斯》的许多题目就是丹尼斯的话,读者很容易看懂。这种做法还有一层深刻含义:表达出作者充分尊重漫画作为“画”的第一位属性。
对话可以用,但是不能因此喧宾夺主,有的漫画对话很精彩,相形之下人物成了配角。这样的漫画,单独把对话文字抽出来,一样成为好段子,漫画则沦为插图了,朱德庸的一些漫画就经常存在这种情况,画中人物仅仅起到表示说话的人是谁的作用。
第三,说明性文字。这犹如电影的画外音、小说中作者的注解。按照一般思路,只要画面能把事情说明白,就不必再画蛇添足饶舌几句。画面中出现说明性文字就是漫画家示弱的表示么?有时候是这样,但不能一概而论。漫画家创作漫画时,选取最具表现意义的一瞬,夸张变形生成作品。这个瞬间,无论是人物外观还是环境表现,都要有很强的区别性,越是一目了然,越可以脱离文字独立存在。但有许多题材的这种属性并不强烈,因此适当的借助文字标注应该是允许的。假如硬要强调漫画的纯粹性,势必要丧失大块可以自由驰骋的疆土。一些政治讽刺漫画或国际关系题材的漫画,许多都使用标注,大概就是基于这一理由,比如,一个快要倒掉的秋千上标注“安理会”或“联合国”字样,读者才会更深刻地看穿秋千上那个长得像布什的人的困境,如果“布什”身后再来个“鲍威尔”用力推,那就更有意味了。
第四,题目。多格连载漫画有时候以总的题目罩住,每一组不一定有题目;单幅漫画一般都有题目点明主旨,也有的作品在画面中已经将意思明确传达了,干脆以“无题”标称,透着一种自信。
漫画中所使用的文字,大致有这样几类:第一,场景内的文字。像画中的指路牌或游行队伍中的标语等都属于这一类。对于这类文字,漫画家如实表现即可,没有回避的必要。比如在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有一幅四格说父子二人流落到荒岛,好不容易打捞上来一本书,本指望得到精神食粮,结果是本电话簿。这里的“电话簿”几个字就十分必要,很难用其他方式取代。
第二,人物对话或内心语言。一般以一块云状图加一个箭头圈住某段文字,用来表示某人所说的话;或者以几个小一些的圆圈代替箭头,表示该人心中所想,一些拟声词也可以归入此类。这是漫画家常用的手法。如阿根廷漫画家季诺,在单幅漫画中往往用图像表示人物对话,图像所具有的不精确特指单一概念的特点,有时还会给漫画增添一些别样的丰富意味。但如果需要表现复杂的抽象概念,单纯用图像说话就不一定管用。在系列多格漫画《玛法达》中,季诺就大量使用了文字表现对话,因为这部作品虽然是以孩子为主人公,但其中涉及许多概念如世界和平、关爱等,很难用图像表现,还不如干脆出现文字来得准确。
还有一种做法,是把对话放在题目里。比如美国汉克·凯查姆的《淘气鬼丹尼斯》的许多题目就是丹尼斯的话,读者很容易看懂。这种做法还有一层深刻含义:表达出作者充分尊重漫画作为“画”的第一位属性。
对话可以用,但是不能因此喧宾夺主,有的漫画对话很精彩,相形之下人物成了配角。这样的漫画,单独把对话文字抽出来,一样成为好段子,漫画则沦为插图了,朱德庸的一些漫画就经常存在这种情况,画中人物仅仅起到表示说话的人是谁的作用。
第三,说明性文字。这犹如电影的画外音、小说中作者的注解。按照一般思路,只要画面能把事情说明白,就不必再画蛇添足饶舌几句。画面中出现说明性文字就是漫画家示弱的表示么?有时候是这样,但不能一概而论。漫画家创作漫画时,选取最具表现意义的一瞬,夸张变形生成作品。这个瞬间,无论是人物外观还是环境表现,都要有很强的区别性,越是一目了然,越可以脱离文字独立存在。但有许多题材的这种属性并不强烈,因此适当的借助文字标注应该是允许的。假如硬要强调漫画的纯粹性,势必要丧失大块可以自由驰骋的疆土。一些政治讽刺漫画或国际关系题材的漫画,许多都使用标注,大概就是基于这一理由,比如,一个快要倒掉的秋千上标注“安理会”或“联合国”字样,读者才会更深刻地看穿秋千上那个长得像布什的人的困境,如果“布什”身后再来个“鲍威尔”用力推,那就更有意味了。
第四,题目。多格连载漫画有时候以总的题目罩住,每一组不一定有题目;单幅漫画一般都有题目点明主旨,也有的作品在画面中已经将意思明确传达了,干脆以“无题”标称,透着一种自信。
相关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