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美术高考 > 志愿填报

填志愿的误区:盲目攀比偏见外地妄自尊大

日期:2008/11/14 不详

误区一 盲目攀比

  “他的成绩和我差不多,他敢报复旦,我为什么不报交大呢?”“我们向来水平都不相上下,她不报零志愿,我报了会不会显得太自不量力了?”把目光局限在小团体中,盲目攀比,而不客观地从全局角度考察自己的实力,是一部分考生在填报志愿中易产生的问题。

  【建议】准确定位自己实力填报志愿前对自己的实力进行准确定位是至关重要的。定位包括自己在整个年级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历次考试中临场发挥的水平。同时,要结合自己学校在全市所处的位置,把自己的水平放在全市考生的大环境下做判断。比如,同样是年级前50名的考生,学校的差距就不可能填写出一样的志愿。所以,考生一定不能把参照系简单地定在自己身边的小团体上,更加不能以平时和自己成绩差不多的同学所填志愿为标准,因为即使是平时成绩差不多的考生,还有关键时候临场发挥水平的不同,一切还是要从自己的客观实际出发。

  误区二 冷热专业

  “这个专业热门,这个专业冷门……”有些考生包括考生家长,在填写志愿的时候缺乏前瞻性眼光,只盯热门专业。这样做的弊端有二:一是考试难度增加,同样的学校热门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往往要比冷门专业的录取分数线高个好几十分,一旦没考上保不准会落到某个和自己心理期望相差甚远的学校或者专业;就算花了大力气考上了,万一毕业出来就业情况并不乐观,再回过头来看当初的那些冷门专业,现在却发展的红红火火,在所难免觉得冤枉。

  【建议】尽可能多地掌握信息如何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具有前瞻眼光?这个并不是一朝一夕能练就的,要靠平时积累———多注意搜集各种就业信息,多注意新闻报道中政府出台的各种关于城市发展的思路和策略,知道哪些产业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政府将大力扶持的,哪些人才是城市发展中急需的,缺口有多大,等等。同时,也要注意去芜存精,利用自己的实践考察和判断剔除一些水份,毕竟关于未来的发展没有任何人能百分百说得准,所以更加要多方收集信息,也不能一味相信有些预测,才能做出相对合理的选择。

  如果平时比较缺乏相对积累,那么就多问问身边比较懂行的亲戚朋友,最好是正在从事想要填的志愿专业的行内人,征询一下他们的意见,了解一下该专业的走势和发展,会有一定的启发。

  误区三 偏见外地

  宁可上上海的二本甚至专科,也不要去外地读一本。这可以说是历来比较普遍的上海考生及家长的心态。分析造成这种心态的原因,一方面,部分上海人还具有一定的地域优越性,觉得外地大学再好可是外地条件不如上海好,怕孩子出去没有父母照顾吃苦;另一方面,上海家长和考生对外地高校了解不够,觉得在哪怕毕业后可以回沪工作,但是就业竞争力不及四年都在上海念的同学强。

  因为盲目排斥外地高校,导致在填报志愿中浪费名额的现象层出不穷。本来有可能上一本的外地高校的考生,却自动放弃了机会,因此一些在全国非常有知名度的高校,在上海却知者了了,常出现招不满人的尴尬局面。

  【建议】立足全国看名校其实,只要好好选择,去外地念大学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首先,一些外地名校为吸引上海优秀生源会出台一些相应的鼓励措施,如拿出最王牌的专业,相应降低录取分数线等。在同样考分下,选择外地高校的考生可能可以比留在上海就读的考生念上更好的专业。其次,大学四年这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时期到外地去生活一段时间,离开父母学着独立,对培养独生子女的独立和人际沟通能力都是很有好处的。经过多元文化的撞击和交融的洗礼,这种益处可能是一时无法体现,但或许对一个人的一生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误区四 妄自尊大

  成绩不怎么好,没怎么指望考本科,所以一本栏里干脆乱填一气;对自己很有信心,感觉本科如探囊取物,所以专科干脆不填……这种种现象归纳几个字:对自己不负责任。

  【建议】认真填每个志愿填志愿切忌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心理素质是否过硬,在填志愿过程中就可见一斑。从一本、二本到专科的每一批次、每一专业,都应该把握好梯度认真填写。

  在填写志愿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临场发挥的情况,尤其对于那些水平游走在两个批次之间的考生,发挥的好可以上一个台阶,而对于成绩向来不错的考生也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所以不管自己的目标定位在哪里,也不能忽视那些非目标的批次。

  误区五 家长意志

  在填报志愿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考生和家长意见冲突的情况。这个时候,有部分家长会以家长意志为主,而不去尊重考生本人的意见。

  当然,家长是过来人,思考问题比较理智和周全,这个是大多数考生还比较缺乏的。家长担心考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最后吃亏的还是孩子自己,这种心情也可以理解。不过,填报志愿,说到底是一个人生选择的节点。既然选择后的承担主体是考生本人,那么在选择时最该得到尊重的也应该是考生自己。如果按照家长选定的志愿,而违背了学生本人的意愿,其实是本末倒置的一种误区。

  【建议】家长和孩子充分沟通如何在家长意志和考生的志愿间达到一种最好的平衡状态,实现效益最大化———既让家长放心又让考生满意,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两方拉锯,相持不下,找老师和亲友做仲裁者也是很重要的。

  ■小贴士

  梯度填报学会保底

  不管具体志愿如何填报,每个批次的第一志愿和每个志愿的第一专业都是最重要的。为了更多的机会,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之间要有一个较大的梯度,万一第一志愿不能录取,给自己多一次机会。同样,最后的保底志愿也是很重要的。

  愿意调剂给自己多个机会

  在调剂栏里选择愿意调剂,也将增加被录取的可能性。

  当然,结合“舍得原则”,是否要调剂,还要看考生最重视的是否是一定要进这个学校而可以忽视专业。

  秘笈篇

  卢湾高级中学校长透露自家独创的公式

  舍得———

  填报志愿中的指导思想

  你最想得到什么?为此你能付出多大的代价?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在填报志愿过程中,“舍得观”是重要的指导思想。

  如何舍,才能更好地得?对此,在指导考生及其家长填报志愿中颇有心得的卢湾高级中学的唐校长有一个自家独创的公式。

  首先,列出填报志愿中需要主要考虑的四大因素:A———学校知名度;B———专业知名度;C———学校位置(本地高校还是外地高校);D———个人志向和兴趣。

  然后,尊重个人意愿进行排列。是最重视学校知名度而不计较学校位置(A放在首位,C放在末位),还是最重视专业知名度而可以在学校知名度上做一点妥协(B在首位,A可以靠后),每个考生心中应该有一把尺,清楚对于自己来说这四个因素中哪几个是一定要保证的,哪几个是相对可以作出让步的。

  唐校长表示,这四个变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并没有所谓的僵化的秘诀,成败之间其实是取舍的章法。为了最想要的,你能够放弃什么?这是每个考生都要静下心来扪心自问的。一旦做好取舍,就要尽自己全力去争取,并且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去面对必须的代价。

  最后,准确定位自身水平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比如,考生小王是一个市级重点学校的学生,年级排名在前20名。对于这样的考生来说,不管他如何进行四大要素的排列,填报志愿时兼顾四大要素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换句话说,小王可以填上海最好的高校的最好专业,同时又符合自己个人志向。但是,这样顶尖的考生毕竟是少数,所以对于广大考生,根据自己在全市考生中大概位置的基本定位,在填报志愿时做出个别要素的取舍。位置越靠后的考生,为了保住自己最想要的要素,需要舍去的要素也越多。如果非常重视学校知名度,那么就要考虑是否以较低的分数进这个学校的冷门专业;如果非常重视学校专业,那么就考虑是否报考地段比较偏点的外地名牌大学的王牌专业;如果一定要留在上海,那么就可能要牺牲一点学校和专业的知名度了……

 

相关志愿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