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招考办:高考后报志愿要警惕高分扎堆反落榜
深圳新闻网讯(记者 王海婷)广东省2008年高考将实行“先出成绩、分数线,再填志愿”的重大改革。填报志愿时间定在6月30日起至7月初。学生根据考生成绩实行分层分段填报。深圳市招考办主任范坤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广东省这次高考填报志愿的方式调整符合广大考生及家长的心愿,避免考前报志愿出现的“高分低报,低分高报”大有裨益。但是,范主任也提醒广大考生,这种填报方式易形成各录取院校在高考分数上的‘断层’和考生志愿的‘扎堆’,反而容易致使高分落榜。
据了解,目前全国各盛市、自治区高考填报志愿时间各有不同,分为三种形式:第一种是高考前填报志愿,时间一般安排在5月上中旬;第二种是高考后估分报志愿,填报时间一般在高考结束后,成绩公布之前的6月中旬;第三种是6月底至7月上旬高考成绩公布后,考生根据自己的分数情况选报志愿。 从选择不同志愿填报方式地区的实践经验来看,三种方式各有利弊。
考前填报 最怕高考失常发挥
“考生在考前填报志愿、选择院校时,完全依据的是自己平时的实力”。考前报志愿需要考生对自己高中三年的学习进行总结,综合分析评价自己的实力。一般来讲,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特别是平时成绩优秀,并且一直很稳定的学生,不仅老师和家长会鼓励他积极报考,而且“艺高人胆大”,考生本人自信心也会很足,敢于报考好的、一流的院校。
据悉, 除1999年因国家决定高校扩招广东省临时决定考后报志愿外,多年来,广东一直采用的是考前填报志愿的方式。采用考前填报志愿的方式,让不同水平、不同兴趣爱好的考生报考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院校,考生志愿分布自然发散,可以有效地避免发生某些院校考生“扎堆”报考。但因高考一考定乾坤,考前报志愿最怕的就是考生在高考中‘超常发挥’或‘失常发挥’,一旦出现这两种情况就会造成实际考试成绩与报考的志愿层次背离,容易造成‘高分低就’而落榜。
出分填报 容易扎堆高分落榜
范坤将出分填志愿比作“清水里摸鱼”。他认为,高考成绩和各批次院校录取的入围分数线公布后再填报志愿,考生基本上心中有数,可以量体裁衣,从而填报到适合自己成绩的高校和专业。实行考后知分报志愿,考生和家长可以在考前和考后的更长一段时间里,了解分析各高校及专业的情况,填报志愿的准备更充分。考生本人及其家长选择院校的时候,压力自然小得多,只需考虑自己的分数够哪一类院校即可,再也不必像其他两种方式下填报志愿时心里七上八下,生怕考试成绩出现大的“闪失”而功亏一篑。
范坤说他非常理解考生和家长更喜欢考后报志愿的愿望。但他同时指出,其实出分填志愿同样存在很大风险。“因为你虽然知道了自己的分数,甚至在全省的位次,但你却不能掌握到在你分数之上的考生都报考了哪些院校。因此这种填报方式易形成各录取院校在高考分数上的‘断层’和考生志愿的‘扎堆’。”
据介绍,3年前,江苏省高考,实行考后报志愿,该省考生报考上海地区院校的热情高涨,致使上海的一些名牌大学录取分数居高不下,不少高分考生纷纷落榜,而本省的某些著名大学却因生源不足而出现断档现象。相同的情况在其他省份也相继发生。
“由此可见,出分填报志愿更需要慎重,它要求考生和家长更冷静地尽可能从宏观上分析情况,不能单纯地以往年录取分数来衡量某一所学校今年的录取分数,要结合自己的高考成绩在本省同科类考生中的具体位置等因素,权衡综合作出符合自己的合理选择。”
填报志愿方式只是规则 关键靠实力
范主任表示,“其实无论哪种填报方式,本质上区别并不大,最终都是靠考生本人的实力1填报志愿方式,说到底是赛场上的一种规则,对全省的每一名考生都是公平的。在填报志愿时,考生和家长一方面要了解本地区志愿填报方式的特点,更重要的是要客观、真实地评估考生自己的实力。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个人兴趣爱好,了解各方信息,听取老师的指导,冷静分析,合理填报。范坤最后建议高三考生家长要尊重孩子的志向、兴趣,如孩子考出高分,家长也不要一味让其报“热门”院校和“时髦”专业,让孩子高考志愿变成单纯一味的“分数”与大学的“对等”式,因这不利于国家人才的培养和孩子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