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美术高考 > 志愿填报

招办主任支招高考:找准报志愿的空间三点

日期:2008/11/14 不详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招生办公室副主任:梁长江

  五一假期,最忙最累的当数高考考生和家长,他们奔波于各高校招生办,以求获得填报志愿的秘诀。但是几天奔波下来,收效不大,更觉茫然。其原因是很多考生或者考生家长缺乏填报高考志愿的基本框架理念,不会利用现有的资料进行分析,总想获得明确的指导,结果越问越不明白。其实只要有了填报高考志愿的框架理念,填报志愿并不是很难的事。

  这个框架理念就是解决好三个问题,找准这三个点,志愿问题就迎刃而解。

  第一,要客观地估计自己的实力,找准自己的位置。估计自己的实力要客观,不要想当然。第一次模拟考试成绩是衡量考生实力的一个重要依据,模拟考试虽然不是正式高考,但它毕竟是对考生能力的一次检验,通过模拟考试成绩能够估计自己在考生群体中的相对位置。但是很多考生或者考生家长不能根据模拟考试成绩客观地估计自己的相对位置,过高地估计自己的比较多,认为“一模”之后,离高考还有一段时间,自己的成绩能“往上冲一冲”。其实,这段时间所有的考生都在拼,你在往上冲的同时,别人也是同样如此,自己的相对位置不可能有明显的变化。因此估计自己的实力一定要客观,只有客观地估计好自己的实力,才能比较准确地找准自己的位置。

  第二,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专业。考生可在每个志愿学校里填报5个专业志愿,在咨询中,考生或者考生家长问得最多的是,什么专业热门、什么专业将来好就业。其实,目前比较“热门”的专业,过几年以后是否还“热门”谁也说不准。因此选择专业一定要根据考生的特点和兴趣进行。因为每个人的能力特征、兴趣爱好都是不同的,而不同的专业所培养的核心能力是不一样的。总之,考生或者考生家长只要解决好上述三个问题,填报高考志愿就相对容易得多了,在高考咨询的时候能够有针对性地提问,用不着到处奔波。

  第三,分析有关高校在北京的录取水平。尽管各高校每年的实际录取分数有波动,但是各校录取新生的水平是比较稳定的。因为在考生或者考生家长中有两种基本的又互相矛盾的心理倾向:一方面竭力想上一个好一点的学校,即“高攀”心理;另一方面,又担心志愿报得太高而踏空,于是又产生了“低就”的心理,就是在这两种相反的心理作用下,各高校每年录取最低分虽然有个小小的波动,但基本上能稳定在一个大致的水平上。

 

相关志愿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