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美术高考 > 艺考动态

相声该不该“科班化”?

日期:2010/3/12 人民网

  日前,北京电影学院首次在表演专业中开设了“喜剧、相声方向”,将和中国广播艺术团联手培养“相声学士”。此举一出,便受到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短短几日,20个录取名额引来近900名考生报名。与此同时,作为把相声“科班化”的重要尝试,这一举动也引发了整个业界乃至社会的大讨论。既有大力叫好支持者,也出现了许多质疑和观望的声音。相声班的开办究竟有没有必要?其是否更加将传统的“说相声”推向“演相声”?一时间众说纷纭。
  
  ●肯定:“科班化”已成新趋势
  
  北京电影学院无疑是相声“科班化”的主要倡导者和执行者之一。据校方介绍,学院此举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指示精神,保护和发扬相声这一“草根艺术”,通过学院教育为相声喜剧界注入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新鲜血液。
  
  据悉,首批喜剧、相声班将招收20名学生,报考学生要经过和普通表演班同样的初试、复试;三试后,再增加一次相声方向的专业考试。
  
  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副院长王劲松说:“这个班是以影视表演课程为基础,以中国广播艺术团丰富的实践经验作依托,在学习传统相声艺术的同时,突出对喜剧创作能力的培养。既可以把传统曲艺表演和现代影视表演的长处结合起来,又可以把表演理论的学习和舞台的实践结合起来;此外,还可以将相声的口传心授与现代高等教育相结合。将来培养出的学生既可以从事相声行业,也可以从事喜剧表演、晚会小品、节目主持等,这种教育模式是探索相声和喜剧人才培养的现代和多媒体化。”
  
  其实,相声进高校也并非新鲜事。早在2001年,相声演员冯巩就曾在中央戏剧学院牵头开设了两期相声表演大专班和曲艺文学本科班。而此次北京电影学院的“跨界”办班之举更使得“科班”相声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科班化”俨然已经成为相声界发展的新趋势。
  
  在冯巩看来,学院里教相声是“定向培养,纵深挖掘”,可以有方向地培养相声演员,比如适合上电视的电视型相声演员,以及适合上舞台的舞台型相声演员。虎年“春晚”上表演《大话捧逗》的贾玲就是相声大专班的毕业生。“以前相声讲究门派,这样就导致门槛很高,而科班相声给了很多相声爱好者一个同等的机会。而且我们海纳百川,学众家所长,这能让相声得到更好的发展。”贾玲说。
  
  选择报考相声喜剧班的很多考生都说,科学规范的学院教学给他们很大的吸引力和信赖感,这是促使他们报考相声喜剧班的重要原因。“北京电影学院名声那么大,各种关于相声学习的培训和课程设置一定都很专业,科学系统地学习相声让人感觉很放心。”一位考生家长说。
  
  ●质疑:多方观望争议多
  
  “纸扇长,醒木方,穿大褂,站桌旁。祖师爷留下说学逗唱,洒向人间笑一场。”相声,这门需要“祖师父赏饭吃”的传统曲艺艺术,一直以来有着“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传承制度。传统相声一向以“口传心授”为传承模式,如果这种模式被改变,相声是否也会跟着变了味?课程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将来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前景如何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各方质疑声也层出不穷。
  
  中国曲协名誉主席薛宝琨对于相声班的教育体系就有着自己的看法:“说是冯巩开班的,但是冯巩说的相声其实还很值得怀疑,他说的是‘泛相声’。相声和表演是完全不同的东西,电影学院那一套斯坦尼的表演体系,是教一个演员如何改变自我,但相声是要教一个演员发现自我。我觉得相声演员最好的培养方式是‘随性赋形’,就是根据一个人的个性来发展,师傅带徒弟是很好的方式,有经验的师傅能够发现一个人的潜质。”
  
  中华曲艺学会会长常祥霖则表示,虽然北京电影学院的尝试“大胆、可敬”,但是中国缺少学院派的喜剧师资力量,教学比较脱离实际。他说,“喜剧不是耍贫嘴和绕口令那么简单的”,要把相声表演人才的培养当作一门科学来对待。
  
  从中戏相声大专班毕业的贾玲坦言,班里37名同学,现在还在说相声的大概只有七八个人,女生只剩下她一个。
  
  而对于报考的考生来说,报考相声喜剧班更多的是作为他们的“后备选择”,为自己考上表演学院提供更多的保障。在今年报考的人数中,大约三分之二的报考学生都是“兼报”相声喜剧班,或许对很多人而言,一纸文凭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对于相声艺术的爱好。考生刘娜原本报考文学院的影视剧作专业,凭借着自身的一些河北快板的曲艺功底,同时报考了相声喜剧班打算碰碰运气。她的想法很实际:“恰好自身有特长,又对相声有点兴趣,看见招生简章的宣传,就顺便报考了。其实说白了就是为了让考上北电的几率更大点。”
  
  ●前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谈起相声喜剧班的生源质量,王劲松表现得很是乐观:“900人里录取20人,一定能选到不错的苗子。”
  
  面对社会上重重的质疑压力,相声喜剧班的发起者和负责人王劲松与冯巩都表现得很淡定在他们看来,相声和喜剧不仅需要继承,更需要有所创新和发展。所有的艺术形式都有高等教育,相声作为我国传统的艺术瑰宝,走入高等教育的殿堂有其必然性。根据冯巩的设想,通过与戏剧影视学院合作大课教学,可以有方向地培养相声演员,培养出适合上电视的电视型相声演员,以及适合上舞台的舞台型相声演员。此外,王劲松还认为,让青年相声喜剧人才走进电影学院接受现代化高素质的影视教育,会带动新相声和新喜剧的创作以及让表演走上新的台阶,丰富相声喜剧表演的内涵。
  
  对于大家所关心的就业前景问题,王劲松也表示,该专业毕业生主要流向各类型影视剧组及各大电视台、电台、文化艺术团体等。冯巩也表示,除了单一的舞台表演,电影、电视剧、话剧都需要喜剧演员。根据中戏相声大专班的炙手可热的情况,相声班的就业前景也应当是比较乐观的。
  
  业内也有支持的人士认为,大家可以抱着更加宽容的态度看待“相声班”,正如表演班不可能整个班都成为演艺明星一样,相声班也不能担起学生个个成才的重任,所以苛责自然不用。大学教育本质只是一种普及教育,真正要在相声界闯出一片天地,还需要名师指导和舞台的磨练。贾玲的成功正是如此。“科班化”教育和传统拜师学艺本不矛盾,都可以成为今后相声喜剧界发展的选择。
  
  “北京电影学院办好相声大本班,不但有助于相声事业后继有人,也将为新型喜剧人才的培养教育方式提供一些有意义的探索和思路。”王劲松信心十足地说。

 

更多艺考信息请访问:艺路网艺术高考频道

相关艺考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