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美术高考 > 艺考动态

要高度重视艺术教育人才培养

日期:2009/11/23 
  艺术教育作为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的基础性工作,在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就显得相当重要。建国以来艺术培养模式不断发展,到如今我国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了自己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应尝试对新形势下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求为艺术教育人才的培养作出贡献。
  
  艺术教育人才的培养所受关注甚少,受此影响,艺术教育专业在高等师范院校长期处于“边缘学科”的地位,无论是受重视程度,还是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与其他专业相比都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对考生的文化基础课程度要求甚低。这种先天不足,使得艺术教育专业人才在相同的培训时间内,很难达到职业教师的共同要求。笔者认为,艺术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侧重点应该在提高组教施教能力上,即我们所培养的人才不但能够表演,更重要的是使受众理解把握艺术的内涵。但是,从高校目前考评艺术人才的办法来看,侧重于“演”的部分,而对“讲”的部分的标准、要求普遍偏低,因而使得相当一部分艺术教育专业人才的逻辑分析与说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较大欠缺。“德”即为师之德、为人之德。当前,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相对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和理念而言,更侧重人才能力、人文精神的养成和提高,重视培养和完善健全的人格,也就是说更加强调使学生学会“做人”的教育理念,其核心是德育的教育和养成。这就要求未来的施教者必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
  
  要建立艺术人才教育培养的长效机制。由政府牵头,组织有关部门,不定期研讨、商议、解决艺术人才教育培养的有关问题。实施“文教结合工程”,按照市场化、社会化原则,动员社会各界共同抓好艺术人才的教育培养、考核评价和交流配置。充分发挥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着力完善“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的机制,对有市场特殊需求的艺术人才培训项目进行公开招标,对承担并出色完成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由政府出资购买其提供的教育服务。
  
  要跟随时代步伐,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艺术教育人才应当具备比较扎实的艺术理论素养和较为广搏的文史哲及其他相关的知识基础,还应具备职业教师的共同素质,这些都是艺术教育人才的充要条件。而一定艺术实践能力则是艺术教育人才的必要条件,在艺术教育人才培养中,相对前两个方面,应处于次要位置。当前,过分倚重艺术实践能力而忽视其他充要能力的提高。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机构必须针对自身的特点,加强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理清培养思路,因专业、因人制定合理的培养规划,防止因盲目、无序的“粗放式”培养方式,而导致素质不高的艺术教育人才“批量”产生。
  
  要拓宽选拔渠道,丰富人才来源。提高艺术教育人才的整体素质,必须从源头上抓起。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改进选拔办法。艺术教育考生录取的基本底线应与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录取的底线相一致。考虑到学生精力,可将艺术专业理论考试列入可选内容,即可以替换其他考试课目。术科考试应放在高考后进行,参考资格应为达到普通高校基本录取分数线的考生。这样就抬高了艺术教育考生素质的起点,同时也避免了因高考前突击术科而影响文化基础课成绩。同时,要拓宽选拔渠道。高校应将选拔对象以面向应届考生为主,逐步过渡为多元化的选拔渠道,即适当比例地招收其他专业的在校大学生、中等专业生以及社会人才,通过拓宽入口,扩大生源基础,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在人才。
  
  要促进交流合作,在交流中提高专业水平。创造条件让艺术教育人才参加大专院校进修培训,以提高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相关部门应制订政策,为提供相应的学习费用。为使在艺术教育人才的专业技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应把事业心强、业务条件好、有发展潜力的人才选送到专业对口的高等院校深造。这样的培养教育可以使他们对其专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的专业技术用来服务本职工作,以提高演职员自身水平和整体水平。聘请专业老师授课讲学、现场指导。为加快人才培养进度,在“送出去”的同时,还应该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名家进行讲学、授课或现场指导,不但增长专业知识,也能提高自身素质。
  
  
相关艺考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