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应对高考转型期 科学把握新高考
日期:2009/10/27
自2008年夏季以来,北京社会各界都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2010年北京新课程高考方向与具体方案。如高校、高中校、家长、考生对高考分数满意,将极大地促进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化。考生们三年高中新课程的学习,是否能够适应新课程高考的变化,已成为校园内外热议的话题。一年来,多元化的信息满天飞,使得2010届高三年级的家长和考生心里没了底。那么到底2010年新课程高考方案新在哪里?新课程对考生和家长及教师有哪些新要求呢?
关于新旧考纲与试卷、课标与教材及考生差异的综述
一、考试大纲与高考试卷命制的背景分析
1.自2001年教育部考试中心正式出台了全国高考改革方案以来,从考试科目、考试时间、命题指导思想、到试题结构等方面对“3+2”的高考模式进行了整体调整。其中,命题指导思想的变革是根本性的,即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方向转变。重在考查考生学科各项能力,特别是调动与运用已有学科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像过去的高考那样只重视课本知识的考查。既然是能力立意,知识只是能力考查的平台。更多的试题是以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及解题信息为背景,考查考生运用学科基础迁移应用的能力。
2.八年间,不论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全国高考卷,还是各省市命制的地方高考试卷,都本着稳中求变、稳中求新、稳定压倒一切的原则来命制的。近年来北京的旧课程试卷,已经大量融入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与命题思维方式。而明年北京新课程的试卷也会本着逐步过渡的原则来命制——既突出平稳过渡的主旋律,又体现新课程加强探究性和过程性的考试特点,以促进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市教委有关人士已明确表示2010年的不会出现较大的“落差”。因为高考是选拔人才的水平考试问题,更是关系到和谐社会、稳定发展的重大问题。
当然,高考新课程试卷也会有些变化:(1)具体学科考查的知识点会有所变化,但都会在考前通过《考试说明》明确公布。对于复读生来说,新增加的知识点总体来说不会太多,完全可以通过复读而弥补;(2)“理综”和“文综”各学科的内容比例可能有变化,调整的原则是与新课程各学科的学时、学分比例相适应;(3)在能力要求上仍会有所变化,也会更加注意联系现实生活,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随着命题指导思想的不断升华,随着命题技术的日趋完善,我国的高考命题水平在世界上是领先的。表现在考查的核心问题定位在学科能力上、试题命制的开放性、试题本身体现了学科的核心价值观念与取向、试题区分度和信度的把握水准、以及试题命制技巧。这一切,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水平。高考试卷特别是在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上已得到充分的体现——以学生发展为终极目标,体现了学科论证和探究能力的考查,体现了学生情感、科学态度及价值观念的方向,使高考旧课程试卷的命制走在了时代的前头。这种命题的超前性是不以教材知识的变化为基础的。
4.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北京考试院的高考试题命制的第一功能是有利于高校的人才选拔。基于这一点,命题人根本不会考虑各类教材版本的具体编写内容与形式,只会依据高考大纲和课程标准命题。新、旧课程的高考大纲中能力的要求是一致的。不论教材怎么改变,学科的基础知识框架和能力要求是相对固化的。几年来,山东、江苏、福建、辽宁、宁夏、广东、海南等省区新旧课程转换之际,复读考生成功升学的数据统计都有力地说明了旧课程考生复读的可操作性。
二、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变化
1.此次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改革力度是空前的,具有革命性的。但具体体现在以下两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及小组合作式学习,挖掘学生学科的学习潜能和创造性;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变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为启发式及多样化教学方式。为实现上述目标,课堂教学应凸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践过程。改编教材的呈现方式,变结论式教材为过程性教材。但教材中学科主体内容与框架没有颠覆性的改变。
2.新教材的内容变化表现在:与旧教材相比,各学科新增内容不多,属于局部调整,学科主体知识内容与框架没有根本性变化;分为必修与选修模块教材两个部分。选修教材的内容以旧教材原有内容为主体,也适当地增加了一些新内容,高考内容仍以必修教材为主体,将占到80—90%。更多的变化是原有知识在教材呈现过程、呈现方式、知识结构、编排体系上的变化。新教材更加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教育;更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关于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
具体到语文、数学、外语,这三个科目的新旧教材内容编排等变化都比较大,但高考却都不会有太大变化。其中语文,无论旧高考还是新高考,都不是考教材中的死内容,而是考查理解和运用我们的母语——汉语的能力;数学,新教材很多选学内容是旧教材所没有的,但我们北京市明确排除了一些选修模块的内容,这样,新高考与旧高考的差别就不大了,但新高考对文科考生与理科考生的数学要求有明显差异,其中文科数学的要求比旧高考要低,而理科数学则基本与旧高考要求相同,某些方面可能稍有提高;高中阶段的外语本来就是打基础阶段,对外语的要求完全不能与对母语的要求相同,新旧高考应该变化不大。
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的知识体系比较完整,我们中学所学习的都是基础的、成熟的内容,不论教材如何变化,其基本内容是不变的,高考主要考查中学的主干知识和各项能力,新旧高考间的差别不可能太大(相比之下,化学和生物学科可能增加部分内容)。
文综三个学科中地理是文理兼备的学科,自然地理部分基本没有变化,还删减了一些内容。人文地理主要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增加了产业转移等少部分内容,高考考查变化不会太大;政治学科与现实结合紧密,增加的新内容不多,删减的内容不少,教材编写逻辑体系变化,淡化了学科或学术框架,凸显了学生生活逻辑和生活认知;只有历史学科在编排体系上变化大一些。主要的历史事实是确定的,但看问题的角度、观点会有所变化。但学科知识新增加的内容有限。关于各学科的具体内容变化我们在分学科的内容中加以叙述。
3.新课程标准既是教材编写的指导文件,同时也是考试大纲中考试范围划定的依据。北京市实行一纲多本教材,但它们都不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因此,学哪一个版本的教材并不重要,关键是考试大纲中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否达到,学科知识体系与框架是否健全。
三、新旧课程考生的背景分析
1.新课程考生的学习过程形式多样,思维的发散性和知识的开放性强,知识体系不完整;旧课程考生的学科知识体系完备,更利于备考应试。从实施新旧课程高考转换的省区统计数据看,旧课程复读考生的高考成绩证明他们复读过程是可行的,提升分数的幅度是令人信服的。
2.新课程考生相应心理压力明显小于旧课程考生。复读的决定是需要考生极大的勇气,他们心理压力往往较大,但他们一旦走向成功,复读会成为一生的无价财富。但新课程的应届考生在应试经验方面、知识体系和基础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甚至是心里没底。
3.新课程考生没有经历过高考失败的痛苦,再学习动力上比较弱,喜欢冲刺复习策略,不到最后不着急。而复读的旧课程考生知耻而后勇,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遇到困难不易被击倒,动力始终如一。
关于新旧考纲与试卷、课标与教材及考生差异的综述
一、考试大纲与高考试卷命制的背景分析
1.自2001年教育部考试中心正式出台了全国高考改革方案以来,从考试科目、考试时间、命题指导思想、到试题结构等方面对“3+2”的高考模式进行了整体调整。其中,命题指导思想的变革是根本性的,即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方向转变。重在考查考生学科各项能力,特别是调动与运用已有学科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像过去的高考那样只重视课本知识的考查。既然是能力立意,知识只是能力考查的平台。更多的试题是以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及解题信息为背景,考查考生运用学科基础迁移应用的能力。
2.八年间,不论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全国高考卷,还是各省市命制的地方高考试卷,都本着稳中求变、稳中求新、稳定压倒一切的原则来命制的。近年来北京的旧课程试卷,已经大量融入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与命题思维方式。而明年北京新课程的试卷也会本着逐步过渡的原则来命制——既突出平稳过渡的主旋律,又体现新课程加强探究性和过程性的考试特点,以促进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市教委有关人士已明确表示2010年的不会出现较大的“落差”。因为高考是选拔人才的水平考试问题,更是关系到和谐社会、稳定发展的重大问题。
当然,高考新课程试卷也会有些变化:(1)具体学科考查的知识点会有所变化,但都会在考前通过《考试说明》明确公布。对于复读生来说,新增加的知识点总体来说不会太多,完全可以通过复读而弥补;(2)“理综”和“文综”各学科的内容比例可能有变化,调整的原则是与新课程各学科的学时、学分比例相适应;(3)在能力要求上仍会有所变化,也会更加注意联系现实生活,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随着命题指导思想的不断升华,随着命题技术的日趋完善,我国的高考命题水平在世界上是领先的。表现在考查的核心问题定位在学科能力上、试题命制的开放性、试题本身体现了学科的核心价值观念与取向、试题区分度和信度的把握水准、以及试题命制技巧。这一切,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水平。高考试卷特别是在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上已得到充分的体现——以学生发展为终极目标,体现了学科论证和探究能力的考查,体现了学生情感、科学态度及价值观念的方向,使高考旧课程试卷的命制走在了时代的前头。这种命题的超前性是不以教材知识的变化为基础的。
4.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北京考试院的高考试题命制的第一功能是有利于高校的人才选拔。基于这一点,命题人根本不会考虑各类教材版本的具体编写内容与形式,只会依据高考大纲和课程标准命题。新、旧课程的高考大纲中能力的要求是一致的。不论教材怎么改变,学科的基础知识框架和能力要求是相对固化的。几年来,山东、江苏、福建、辽宁、宁夏、广东、海南等省区新旧课程转换之际,复读考生成功升学的数据统计都有力地说明了旧课程考生复读的可操作性。
二、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变化
1.此次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改革力度是空前的,具有革命性的。但具体体现在以下两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及小组合作式学习,挖掘学生学科的学习潜能和创造性;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变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为启发式及多样化教学方式。为实现上述目标,课堂教学应凸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践过程。改编教材的呈现方式,变结论式教材为过程性教材。但教材中学科主体内容与框架没有颠覆性的改变。
2.新教材的内容变化表现在:与旧教材相比,各学科新增内容不多,属于局部调整,学科主体知识内容与框架没有根本性变化;分为必修与选修模块教材两个部分。选修教材的内容以旧教材原有内容为主体,也适当地增加了一些新内容,高考内容仍以必修教材为主体,将占到80—90%。更多的变化是原有知识在教材呈现过程、呈现方式、知识结构、编排体系上的变化。新教材更加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教育;更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关于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
具体到语文、数学、外语,这三个科目的新旧教材内容编排等变化都比较大,但高考却都不会有太大变化。其中语文,无论旧高考还是新高考,都不是考教材中的死内容,而是考查理解和运用我们的母语——汉语的能力;数学,新教材很多选学内容是旧教材所没有的,但我们北京市明确排除了一些选修模块的内容,这样,新高考与旧高考的差别就不大了,但新高考对文科考生与理科考生的数学要求有明显差异,其中文科数学的要求比旧高考要低,而理科数学则基本与旧高考要求相同,某些方面可能稍有提高;高中阶段的外语本来就是打基础阶段,对外语的要求完全不能与对母语的要求相同,新旧高考应该变化不大。
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的知识体系比较完整,我们中学所学习的都是基础的、成熟的内容,不论教材如何变化,其基本内容是不变的,高考主要考查中学的主干知识和各项能力,新旧高考间的差别不可能太大(相比之下,化学和生物学科可能增加部分内容)。
文综三个学科中地理是文理兼备的学科,自然地理部分基本没有变化,还删减了一些内容。人文地理主要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增加了产业转移等少部分内容,高考考查变化不会太大;政治学科与现实结合紧密,增加的新内容不多,删减的内容不少,教材编写逻辑体系变化,淡化了学科或学术框架,凸显了学生生活逻辑和生活认知;只有历史学科在编排体系上变化大一些。主要的历史事实是确定的,但看问题的角度、观点会有所变化。但学科知识新增加的内容有限。关于各学科的具体内容变化我们在分学科的内容中加以叙述。
3.新课程标准既是教材编写的指导文件,同时也是考试大纲中考试范围划定的依据。北京市实行一纲多本教材,但它们都不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因此,学哪一个版本的教材并不重要,关键是考试大纲中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否达到,学科知识体系与框架是否健全。
三、新旧课程考生的背景分析
1.新课程考生的学习过程形式多样,思维的发散性和知识的开放性强,知识体系不完整;旧课程考生的学科知识体系完备,更利于备考应试。从实施新旧课程高考转换的省区统计数据看,旧课程复读考生的高考成绩证明他们复读过程是可行的,提升分数的幅度是令人信服的。
2.新课程考生相应心理压力明显小于旧课程考生。复读的决定是需要考生极大的勇气,他们心理压力往往较大,但他们一旦走向成功,复读会成为一生的无价财富。但新课程的应届考生在应试经验方面、知识体系和基础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甚至是心里没底。
3.新课程考生没有经历过高考失败的痛苦,再学习动力上比较弱,喜欢冲刺复习策略,不到最后不着急。而复读的旧课程考生知耻而后勇,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遇到困难不易被击倒,动力始终如一。
相关艺考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