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艺术学堂 > 舞台美术

沙晓岚谈残奥会开幕式灯光设计(下)

日期:2009/10/26 网络
  完美主义梦里也是雪和花
  
  一道看似简单的玫瑰红,创作的过程并不简单。除了创作者多年的舞台经验外,那一刻投入音乐和光影中的专注也是必须的。8月30日,当灯光团队第一次进鸟巢为残奥会合光的时候,控制室里的几位主创魂都有点儿出了窍。一位道具部门的工作人员笑着回忆,当时找沙晓岚和灯光设计工作室主任于富生几人说话,发现说了半天也没反应,就像没听见一样,后来做罢只能回头再说。
  
  “也不至于没听见,就是没法分神。”沙晓岚笑着说。“灯光并不是简单的照明,它也像音乐一样有节奏的讲究,差一拍都不行。否则何以传达所谓温暖和关怀的感情氛围呢?找准了节奏才能照到人心里去。”
  
  开幕式《四季》篇中的春夏秋冬,并非粉、绿、黄、蓝几种颜色这么简单,而是从沙晓岚所创作出的“数不清”的春夏秋冬中甄选出来的。到底是初秋还是晚秋,是略带伤感的秋还是色彩绚丽的秋,还曾让他琢磨了好一阵子。“最后选定用金色的丰收之美来表达这个季节。”沙晓岚说。
  
  只是这一点小小的区别,常常让沙晓岚连着几天惦记。“第一次实地和演员、节目、道具合光时,很多小地方都不太尽如人意。比如冬天时远处环幕上的雪花片大得有点像花瓣了,看着就很别扭。”沙晓岚笑着说,那几天晚上做梦,脑子里不是雪花就是桃树,直到残奥会开幕式结束才终于消停了。
  
  灯光曾被认为是照明
  
  沙晓岚说,在中国舞台演出的发展过程中,灯光最初很不被重视,当初很多导演甚至认为灯光就是照明,灯光师也只算作是技术工人。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导演认识到灯光的艺术价值,用它来创造时间和空间的维度,甚至愿意改变演员原有调度反过来配合灯光,待遇是今非昔比。
  
  
相关舞台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