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美术高考 > 留学动态

见证留学新时代的开启

日期:2009/9/29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百废待兴,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长达10年的文化大革命,与西方世界隔绝30多年,这一切使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深受影响,本来与世界先进水平已逐步缩小的科技、经济差距急剧拉大,国家急需能够跟踪世界科学发展前沿的高层次人才。而国内被中断和压抑了20多年的留学渴望也迸发出来。政府和民间愿望的综合作用,便形成了持续至今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留学潮。1978年至今,公费和自费留学人数已达150多万人,超过了以前历次留学生人数的总和。进入21世纪后,留学呈加速发展的趋势,每年达到10万余人,2009年可能超过30万人。

   1978年6月23日下午的中南海,邓小平同志听取教育部关于清华大学工作汇报时说:我赞成留学生的数量增大……要成千成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当时出席会议的有方毅、蒋南翔、刘西尧、刘达等。根据小平同志的指示,教育部于1978年7月11日即向中央报送了《关于加大选派留学生数量的报告》。
    “文革”耽误了整整一代人,人们都想争分夺秒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中国驻温哥华、墨尔本、渥太华前教育参赞郭懿清女士,是参与选拔、派遣赴美留学生的人员之一,她表示,当时得知了邓小平的讲话后非常激动。此前,国家派遣留学生主要集中在语言生方面,而此次提出要大量派出学习自然科学的学生,这是留学工作的重要转折。

    她回忆说,中央作出扩大派遣留学生的决定后,随即派出了一个访美代表团。当时中美关系还处在互派联络处的阶段,中国教育代表团是以民间面貌出现的。

    谈判之初,双方意见差距较大。我们提出,1978年至1979年派遣500人。美国人觉得太多了。对于中国留学生学习的科目,美国方面提出了很多限制,特别是一些高精尖的学科不想对我们开放。

    最后,经过反复争取,双方达成了11项“口头谅解”,明确了“在1978至1979学年美方接受中方500名至700名留学生、研究生和访问学者,中方接受美方60名留学生、访问学者”;同时议定,“双方鼓励两国的大学、研究机构和学者之间进行直接接触”。

    1978年12月26日上午,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在北京接见了首批赴美访问学者团全体成员。当晚,周培源和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亲自到首都机场为他们送行。如此高的规格,让大家感到此行意义非同寻常。

    1979年年初,邓小平率团访问美国,在与美国总统卡特所签的协议中,将中美关于派遣留学生的口头谅解作为正式协议加以签署。此后,中国政府和民间教育代表团纷纷出访日本、加拿大等国,同时也接待了各国访华代表团,商谈互派留学生事宜,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定和执行计划。

编辑:启德教育

相关留学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