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艺术学堂 > 舞蹈教育

国标舞基本功入门的核心揭秘

日期:2009/9/25 网络

      在我们许多经典教材、视频教授、现场讲解中,经常见到听到“脚动身到”“脚到重心到”这样的说法。对于所有套路花样,我们看到的也都是脚迹路线图。因此人们普遍认为,脚到哪里身到那里,天经地义;由此形成一个概念:“身到是脚动的结果,重心到是脚到的结果”。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

      正确的理解应该是,脚动的前提是身动,身动的前提是胯动;即“脚随身动,身到脚到,身随胯动,胯到身到”。脚动是过程,胯动才是起点,脚动只是胯动的结果。胯是动力源,胯动与脚动之间只有瞬间的差别,脚偏离原来的位置实质上是胯动造成的。

      然而,人们所看到的却是“脚先偏离原来的位置”,为什么呢?脚随身动,虽然身动是源,可脚是后发先至;身体平面移动的距离往往没有脚远,尤其是非近距离闭合状态下。拉丁舞最为明显,脚的平面移动距离一般都比腰胯远,若是高难的大幅度动作造型,脚移动比腰胯更远。然而,这并不违背“脚随身动”原则。

      讨论这个有必要吗?有,非常必要!如果没有“脚随身动”这一概念,这一主观意识,这一指导思想,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从浅处说,就“会踩脚”“怕踩脚”。这一点在摩登舞闭合位,表现最明显最突出;相对而言,更容易发生在领舞者身上。传统舞的慢三,为什么老是走交叉步?因为容易回避这一矛盾。慢四也尽量走交叉走小步,快三除了交叉、小步外还靠快节奏来避免这一矛盾。平四为什么热闹非凡?一个重要原因应该是,闭合位距离比较远,脚底纵向跳动,几乎完全回避了踩脚这一矛盾,容易上手。

      往深处讲,就形成不了近似于多米诺骨牌效应的蛇(龙)摆尾效应。如果没有这一效应,感受不到这一效应,摩登舞的倾斜、摆荡、升降、全脚滚动、不漏痕迹,几乎无法实现,拉丁舞的舞姿也只能维持在低级阶段。现以节奏较慢的伦巴为例:

      其高级技巧的展示,不在乎摆胯的平面弧度,而在于下身是不是沿胯,到大腿,到小腿,到脚背,到脚尖的多米诺效应;上身是不是沿胯,到后背,到大臂,到小臂,到手指的多米诺效应。这个传递过程节奏越慢,展示越充分,难度当然也越大。

      节奏快的舞,如牛仔、恰恰,是不是可以不要呢?你不要,你身体的节奏就跟不上(音乐节奏),你的动作就感到别扭。这时的多米诺效应在舞姿造型上的展示,相对要弱一些,因为它要让位给节奏。


      结论:脚随身动,身随胯动原则,是实现身体舞动的前提,是实现身体平面流动(包括倾斜、摆荡)的前提,是实现多米诺骨牌效应(蛇摆尾效应)的前提,也是国标舞区别于传统舞厅舞的关键所在。

      脚随身动为什么成为基本功核心

      核心只有一个,三大精髓中哪一个?答案似乎明确,尚需进一步论证。现在我们再来体验一下现场的感觉。

      脚随身动,也就是身动先于脚动。当胯部(横膈膜、底盘)发力,带动上身和下肢的一瞬间,人体自然有一个倾倒的趋势。也就是说,要使胯部先于上身和下肢动作,人体必须处于自然倾倒的危险状态。

      倾倒只允许出现在瞬间的感觉中,只是危险状态,而不允许出现事实上的倾倒。这一矛盾是通过下肢沿大腿、小腿、脚躶、到脚趾,传延的紧急移动来解决的。如同人在正常行走时,脚突然间被绊了一下差点摔倒,条件反射地紧急抬脚,形成的一个踉跄。这个踉跄动作因不协调而显得狼狈。

      面对这一新矛盾,可采取反身,也只有反身协调才能解决。在刚才倾倒的过程中,如果从一开始就用上反身动作,由于反身协调作用,人体既不会有事实上的倾倒,而且在“挽大厦即将倾”的同时,不会因踉跄而狼狈。人体流动美的感觉和效果由此产生。

      有没有这种人体倾倒的趋势,这种危险状态,这种主观意识,这种流动美的感觉,是鉴定“国标”与非国标的试金石、分水岭!有此趋势、状态、意识、感觉,真国标!无此趋势、状态、意识、感觉,非国标、假国标!
由此可见,脚随身动,身带脚动的过程,就是获取空中焦点的过程,就是体会若危若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反身协调既维护了脚随身动的大局,化险为夷,客观上又增强了流动美的效果。反身协调对于脚随身动,如同锦上添花。

      以上“体验一下现场的感觉”是以单个人为对象的,如果讨论双人近距离闭合位摩登,那么身架固稳对于脚随身动,不但必要,而且同样锦上添花。

      换一角度可知:光有反身协调和身架固稳,没有脚随身动,仍然只是一般意义上的交谊舞、传统舞厅舞,决非马科斯为代表的国标舞。

      综上所述,现在我们可以水到渠成地作出结论,并且用最简明直白的表述方法。
国标舞基本功核心是:脚随身动。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对于高级摩登(如马科斯摩登、胡派摩登)而言,这里所说的广义的“国标舞基本功核心揭秘”,只能算“国标舞基本功入门的核心揭秘”。

相关舞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