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美术高考 > 艺考动态

大学生活心烦意乱 90后何时才能“断奶”

日期:2009/9/23 
 多数90后大学生是在家长近乎全包办的环境下长大的,家长的过度保护使很多孩子在进入大学后仍然不能生活自理。新京报插图/许英剑
  
  家长过度保护等原因使大学新生暴露多于往年的校园不适症状
  
  今年,以往人们眼中的“小孩子”90后全面进入大学,当人们还在讨论80后的种种不成熟表现时,90后们也开始独立面对种种问题。
  
  近日武汉大学新生家长哭求校长为女儿宿舍装空调的事件被各媒体争相报道,也引发了90后大学生何时“断奶”的大讨论。环境的变化、习惯性的依赖使90后进入大学出现了种种不适。专家认为,要早些心理断奶,才能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但这需要学生和家长共同努力。
  
  对大学只有梦想没有规划
  
  大学校园自助服务设备前的学生。对90后新生来说进入大学也意味着一切都需要“自助”了。
  
  在生活上适应能力和自理能力不强,远离父母背井离乡产生难以遏制的思乡情绪,与同样存在问题的同学之间出现交际困难并由此产生了孤独感,由于学习竞争又出现了危机感,90后新生在入学以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出现了比以往大学新生更严重的不适应症状。
  
  ■新生生活
  
  案例1与室友格格不入
  
  ●刘斐,女,浙江人,北京某高校新闻学院大一学生
  
  两周前,刘斐刚刚办完入学手续,说起自己的大学初体验,总是忍不住要发几句牢骚。在等待军训的日子里,刘斐和很多新同学一样,挥泪道别了爸爸妈妈,开始熟悉校园生活,虽然入学前也听说了不少“大学那些事儿”,但切身体会起来,还是颇多感慨。
  
  9月15日上午8点半,院系组织新生开会,要给他们做一个安全卫生讲座,闲散了一个暑假的刘斐很不情愿地把闹钟定在了7点,没想到,还不到6点,就被睡在上铺的同学起床洗漱的声音弄醒了。“太夸张了,起那么早,还让不让别人休息了。”刘斐心里嘀咕着。好不容易起了床,望着睡得乱糟糟的被子,“叠还是不叠?”怕被同学笑话,刘斐还是把床铺整理了一下,要知道她在家已经好几年没有自己叠过被子了。至于打开水的事儿,等中午再说吧。
  
  来到食堂,看着橱窗里一排排馒头花卷,从小在南方长大、吃惯了奶黄包、糯米点心的刘斐紧皱眉头。“学校食堂的饭菜太难吃了,尤其是大食堂的东西,简直难以下咽。”她忍不住抱怨,“虽然有些窗口也有南方菜,但味道根本不地道,只能凑合着吃,这两天晚上有时间我就到外面去找馆子吃”。
  
  开完了上午的会,这一天就没什么具体安排了,刘斐不想去教室看书,决定一个人到学校旁边的商场转转,这些天她始终是独来独往,并对记者抱怨宿舍安排得很不合理,“一个寝室里有海南来的‘暴发户’独生女,也有甘肃农村的孩子,天南海北差别很大,别说吃饭逛街了,连聊天都聊不到一块儿去。我觉得自己好像已经开始被孤立了……”说着说着,刘斐的眼圈红了起来,“刚到学校那几天,我每晚都躺在床上悄悄抹眼泪,特别想家,想爸爸妈妈和高中的好朋友。”
  
  北京某高校水房前放满了水瓶。寄宿生活所包括的打水、洗澡、洗衣服等都成为新生的难题。
  
  北京大学校园内的社团招新启事吸引路过的学生观看。
  
  案例2没想好大学怎么过
  
  ●王铮,男,河北人,北京某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大一学生
  
  在王铮看来,已经开始两周的大学生活让他有点心烦意乱。“高中时候就一心想着好好学习,争取上个好大学,真的如愿以偿来到大学了,忽然有点不知所措了,没想好大学到底该怎么过。”
  
  由于王铮所在的学校军训设置在大一结束时的暑假,所以他已经开始上课了。第一个学期,一周只有十二节课,比高中时两天的课还少。进大学前,在王铮心目中,大学教师都是才高八斗、上课旁征博引、幽默风趣、海阔天空神侃的那种,但几门课上下来,他不免有些失望,好多老师的课只能用“乏味”来形容,并且下课就走人,和学生也没有多余的交流,不像高中老师对学生无微不至。
  
  “可能大学是要提倡我们学会自学吧,但我还真有点管不住自己。”王铮说,刚报到第二天,爸爸就带他在中关村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鼓励他好好学习,但到目前为止,这台电脑还只是他的聊天工具。“宿舍里都是来自各省的尖子生,大家好像有种赤裸裸的竞争关系,相处起来总觉得别扭。我喜欢在网上找老乡聊天,感觉特别亲切。”
  
  前两天,在网上一个老乡师兄的推荐下,王铮报名参加了学校广播电台的招新活动。“我的普通话说得不太好,希望能在这里好好锻炼一下。”最近学校的诸多社团都开始招新了,兴趣爱好广泛的他一口气报了七八个社团,“校学生会,辩论协会,滚轴协会,电影协会……全面发展呗,”王铮笑着说,“反正大一学业比较轻松,就当玩一玩了,走着瞧吧。”
  
  新生问题
  
  最怕人际交往
  
  踏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我忽然意识到自己将要独自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我发现自己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提高。日常生活中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这些我都能克服,我最怕的是人际交往,要学会与各种性格的舍友相处,要争取交到更多的朋友,要多结识学长学姐,向他们请教问题,老师和家长都说,大学就是一个浓缩的社会,除了搞好学习,还要学会做人。我在这些方面还很欠缺。
  
  ——李响,中国人民大学大一新生
  
  担心所有不利情况
  
  考上大学本来很开心,但一进校园就渐渐感到了各种各样的担心,害怕自己成绩落后,害怕以后找工作难,害怕别人不喜欢我等等。
  
  特别想家的时候我就写日记,忍着不给爸妈打电话。我觉得还是要靠自己,得及时做好自我心理调整。
  
  ——赵丽娜,北京化工大学大一新生
  
  多方面原因致新生不适
  
  ■原因分析
  
  ●胡邓,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博士,CCTV“心理访谈”栏目专家
  
  初入大学的新生的确容易遇到各种各样的“不适应”症状。
  
  1、由于地理阻隔产生的思乡情绪,表现为过多的思念父母、怀念家乡环境,对新的校园环境有种抵触或恐惧心理。
  
  2、由于理想与现实的反差而产生的幻灭感。很多学生把大学生想象得过于美好、自由,当看到实际情况与预期不符及困难时,会非常失望甚至灰心。
  
  3、由于理想“间断”而产生的迷茫感。相信很多大学生在高中时代的主要目标都是考大学,可能很少有人会为上大学以后的生活设定长远而具体的计划。
  
  4、由于学习竞争而产生的危机感。一些在高中时成绩拔尖的学生经过高考的筛选,来到大学,发现身边的同学和自己水平相当不说,有的还具备很多特长,而同学之间处处存在着竞争关系,一些新生感到难以适应的危机感。
  
  5、由于交际困难而产生的孤独感。有的学生不愿与人交往,也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对外界很少关心,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的天地中,还有的学生过多考虑自己的需要,而忽视他人的需要,导致了人际交往中的自命不凡和过于敏感挑剔。
  
  家长不放手会使孩子无所适从
  
  ●李春雨,GCDF(全球职业规划师),中华英才网特聘职业规划专家,首都师范大学职业规划教师
  
  大一新生入学后普遍存在不适应大学生活的现象,有三点尤其值得深思。首先,90后大学生大多是娇生惯养长大的,生活适应和自理能力普遍差,南方、北方学生在远离家乡的学校就学,在饮食等生活方面的显著差异常会造成部分学生的环境应激。部分大学生不能在短期内顺利适应,产生的心理应激便会影响其正常的学习、睡眠等活动,从而形成心理问题。再加上家长们不肯放手,诸多担忧和抵触等负面情绪传染给学生,更令其无所适从。
  
  其次,新生中存在攀比之风,包括衣着打扮、学习装备等,同学之间过生日及娱乐消费逐渐上涨。这种情况对部分家庭经济能力有限而又爱面子、讲虚荣的大学生也会造成心理问题。特别是来自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或服饰落伍、乡音浓重、见识较少等原因,总感到“见人矮三分”,于是变得沉默寡言、内向孤僻,容易产生自我认识和自我价值感方面的困惑。
  
  另外,对大学学习方法的不适应也给很多大一新生带来苦恼,没有了中学里老师的耳提面命,许多大学新生,面对大学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会产生困惑、迷茫和无所适从的感觉。
  
  90后大学生十大特征
  
  郑晓钰
  
  ■相关链接
  
  武汉大学曾公布了一份针对“90后”大学新生的调研报告,根据该报告,90后大学生的特征主要有以下10方面:
  
  1.手机、电脑、数码相机很普及;
  
  2.经济独立意识差,对家庭依赖大;
  
  3.爱读书也爱奢侈消费;
  
  4.心态开放,易于接受新鲜事物;
  
  5.心理脆弱,耐挫力差;
  
  6.敢于承担责任但过于自信;
  
  7.崇拜对象多为政界商界成功人士;
  
  8.人际交往靠电话、短信、QQ;
  
  9.多数学生认为与家长“谈不来”;
  
  10.痴迷武侠小说,不太爱看古典名著。
  
  专家认为,这些行为特征将使这一代大学生在就业上形成新的特点。
  
  北大校园内的招租信息让一些不能适应寄宿生活的学生很动心。
  
  细化计划从大一执行
  
  新生断奶守则
  
  个性独立的90后一方面对未来充满自信,另一方面却为入学的种种不适所困扰。大学新环境的各个方面对于90后都是一次挑战。摆脱“新生不适症”,才能真正“断奶”,这也是90后独立的第一步。
  
相关艺考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