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美术高考 > 艺考动态

矢志办学七旬汉侯又民

日期:2009/9/7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我们即将迎来又一个教师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为师恩重如山,我们对教师充满着崇敬与爱戴。在与艺考一线教师的频繁接触中,我们触摸到了这一群体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升华出了对教师更深厚的敬爱之情。在此我们特别采访了已有近半个世纪教学生涯的中国美院老教授侯又民,希望借此典型与广大教师共勉,并衷心预祝所有老师教师节快乐!

  13年前,一位中国美院的退休教授在杭州玉皇山脚下办起了美术高考培训班,开始了事业上的“第二春”。在此之前,他已在中国美院教书育人三十载,他的壁画创作在中国壁画界享有盛誉,还创办过中国美院漆画工作室……虽然对于他立志投身艺考培训事业的反对声迭起,他依旧义无返顾地选择了这条快乐与艰辛并存的办学之路。

  他,就是侯又民。
  如今,侯又民花费13年光阴打造的侯又民工作室在艺考领域已有口皆碑。成绩最好的一年,工作室输送出的学员有超过64%考进了中国美院。每年靠口口相传来此求学的学生人满为患。

  虽然已逾古稀之年,侯又民仍全身心投入在教学事业中,“相较以前在中国美院教书,我更喜欢现在的教学。因为那时候很难看到自己的教学直接效果,现在我能看到很多学生在这里学习后考上大学,改变了人生轨迹,觉得自己特别有价值。”

  这种“价值”让侯又民充分感受到了做教师的成就。仅在采访侯又民的半天时间里,记者就目睹了5批老学生回来看恩师。侯又民不仅清晰地记得他们的名字,还能说出很多他们的故事,这些同学对侯老师就像对自家长辈一样亲切,“以前教语文的老师还在吗?好想再听他讲一堂课啊?”“咱这里的伙食还是这么好啊?”……他们见到侯老师总有说不完的话。从湖南赶来的曾也还带来了男朋友见侯老师,因为记得读书时侯老师特别喜欢穿湖南产的棉鞋,她特意叫外婆做了两双送给老师。

  虽然侯又民工作室的硬件条件很一般,但却充满了一个大家庭的氛围。“侯老师不像老师更像家长,他对我们是真心好。”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这样评价侯又民的。侯又民对学生也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疼爱。

  侯又民一直认为办学不是一项“产业”而是一份“事业”,他的画室收费比行业协会定的平均价低上好多,有学生不能坚持学画想要离开时他总是千方百计挽留,有人说“学生自愿放弃,腾出名额还可以再收新生,又节省了伙食费,干吗还要挽留?”侯又民回答说:“我是为这些孩子的前途考虑啊,他们留下来坚持学或许就考上大学了,放弃多可惜啊。”有时候,惜才的他看到诚心想学画的贫困孩子还会免费招收。

  因为一直在为学生的前途着想,侯又民有时候在管理上显得很严格。凡是在侯又民工作室学过画的都知道侯老师有三大禁忌:不许抽烟、不许谈恋爱、不许上网打游戏,谁要违反就开除。工作室里好些地方都装上了监控器。每天6点20分必须起床晨跑,7点早读,晚上11点睡觉。有时候,恨铁不成钢的侯又民也会给学生撂下一些重话,“你给我动动脑子啊!”“还不快给我把文化课补上去!”……

  有一名叫姜妍的女生曾经想放弃学画,侯又民知道后堵在门口不让她走,“还有2个多月时间就不能坚持了?你怎么也得给我冲刺一下!”侯又民斩钉截铁,就不让她回去。在侯又民的多次劝说下,姜妍勉强同意再继续学下去。可在教学中,侯又民发现有一男生老喜欢挨着姜妍坐,两个人有感情萌芽,成绩都上不去,于是侯又民下了“铁令”,两个人不许靠近,必须呈对角线就座。那男生很不服气地找到侯老师说:“我们又不谈恋爱,挨着坐坐也不行?”侯又民还是不允许。后来,沉下心学画的姜妍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国美院,对侯又民感激涕零。

  在生活上,侯又民也同样管得很细致。他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喝米汤、姜茶,他还把豆腐渣和鸡蛋、肉末混起来做成小丸子给学生吃,他规定男生一律用冷水洗澡,因为他觉得这些都对学生身体有好处。每餐伙食里放多少油、盐对身体最好?吃几两肉和蔬菜饮食最平衡?侯又民都定出了具体标准。有个15岁的男孩刚来侯又民这里学画时体重有230多斤,每次吃饭时,侯又民都会站在一边“监视”,只许他吃二两饭,晚上不能吃夜宵,现在已经帮他成功减掉了几十斤体重。因为侯又民工作室的水龙头水压很大,他还不允许学生把水龙头开得很大,以防溅湿旁人……

  因为这种“严父”般的管理,有学生戏称侯又民工作室为“侯氏集中营”。但在适应了这个画室的一套体制后,学生们又都舍不得离开侯又民了。不少学生在私下里亲切地称侯老师为“老猴”,还把侯又民工作室称为“花果山学院”,自称为“小猴子”。每年都有已经考上大学的老同学回来再学习,不仅是因为这里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还因为这里真正教会了他们很多东西。

  “我注重学生的品德、学养、体魄三方面的培养。”侯又民认为教育事业是在“树人”,对学生负责就一定要全面培养,而不仅仅是应试。每一个学生进来后,侯又民都会想办法帮助他树立理想,“有抱负的孩子容易成材。很多孩子刚来时很散漫,甚至可以说是个小混混,但后来发现这里出去的师兄师姐基本都是中国一流大学的学生,还有不少在国外都得了奖,他们渐渐也树立了奋斗目标,整个学风都改变了。”

  侯又民对文化课成绩特别看重,他会针对学生的特点“定制”文化课程,请优秀的老师给学生开“小灶”。他还承诺学生“在文化学习上碰到什么问题,都会给予解决”,有一个深圳来的学生准备出国读书,提出想找一个外教学习英语口语,侯又民就想尽办法找来了一个有6年外教经验的爱尔兰老师教他。

  付出总有回报。侯又民收获的不仅是桃李芬芳,还有人间最可贵的真情。从侯又民这里出去的学生不仅“常回家看看”,还大事小事都喜欢与他商量,碰到拿不准的事儿甚至还会打越洋电话来咨询侯老师的意见。每次见到学生离开时泪花满眶的样子,侯又民都会很感动:“我的亲生儿女回家也不过如此啊。”

  或许,这就是侯又民矢志选择教育事业的理由,也是为人师最大的乐趣所在。

相关艺考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