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美术高考 > 招生简章

2007年招生简章: 合作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日期:2009/6/2 合作民族师专

合作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198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的甘肃省省属唯一一所民族高等师范院校,建校初期,胡耀邦同志亲临校园并提写了校名。学校位于内地通往藏区的门户——甘、青、川三省交界的甘南藏族自治州首府合作市,校园占地518亩,校舍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其中图书馆面积28000平方米,馆藏图书43万册,教学设备值1678万元。有计算机中心、多媒体计算机教室、多媒体语音教室、体育馆等先进的教学设施,以及普通物理、化学、光学、电子、现代教育技术等17个实验室。

   学校现有教职工415名,其中专任教师273名,有正副教授74名,硕士研究生72名,正副研究员9名,外籍教师2名。全日制在校学生4102名,成人教育学员2400多名,外国留学生若干名。少数民族占学生总数的71%,汉族占学生总数的29%,其中长居汉族占19%。共有17个民族。

学校主要为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及西南藏区培养基础教育师资和各类建设人才,学制三年,招收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长居的汉族考生,在四川、青海、云南、西藏等省区对等招收藏语文、计算机、英语、藏语理科、美术、音乐、语文教育和藏英翻译等专业学生。

   学校现有汉语、数学、藏语、政史、体育、计算机、经济、外语、自然科学、艺术、教育技术、自然科学、藏汉双语理科系及两课教学部等13个教学系部。有语文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教育、数学教育、物理学教育、化学教育、教育技术学、体育教育、计算机教育(应用基础)、英语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初等教育(语文、数学、英语方向)、电子商务和财务会计等29个专业。我校与西北师大文学院合作招收藏学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与陇东学院等合作招收语文教育、数学教育和藏语言文学等本科专业。经省政府批准,我校设有少数民族文、理预科班。
   
   我校以精神文明建设“2455”工程和校园文化十大品牌为载体,为大学生素质拓展打造了坚实的平台,文学、书画、摄影、艺术等10余个学生社团为大学生发挥特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近年来,我校先后承担厅、部级以上科研课题63项,教职工在各类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143篇,译著13部,出版专著18部,主编教材26部,获得国家技术专利1项,厅、部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20项,特别在藏学研究方面居于省内外领先地位。

   建校以来,我校始终以“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作为教育目标和培养宗旨,共培养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师资和各类建设人才8561名,为促进甘肃少数民族地区以及辐射带动周边藏区的教育发展、经济建设、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多年来,我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81%以上。

   经过二十一年的探索与发展,我校已形成了以师范性、民族性和区域性为一体的办学特色,成为甘肃及周边民族地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2006年,我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水平评估并达到了“优秀”等级,这一成绩的取得,为2008年“升本”目标的实现奠定了重要基础。

   面对“十一五”重要战略机遇期,学校将紧扣发展这一要务,以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为永恒主题,发扬“刻苦、求实、团结、奋进”的校训精神,坚持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坚定不移地面向甘肃为主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通过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依法治校、项目建校战略,努力把合作民族师专建设成以师范教育为主,农、工、医、药等综合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与继续教育并举的民族本科院校,为甘肃及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更多综合发展的合格教师和建设人才。

                       

考生问答   

●我校各专业收费标准

   我校师范类各专业学费按普通高等教育收费标准的三分之二收取,即理工类(含初等教育数学方向)2300元/人·学年;文史类(含英语、初等教育语文方向)2100元/人·学年;体育类教育专业2400元/人·学年;艺术类教育专业3200元/人·学年;会计学等非师范专业2300元/人·学年;预科学费10000元/人;住宿费900元/人·学年。

●我校对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采取的措施

   除了上述奖项外,我校年平均发放国家助学金24万元,享受面为5%。学校还设有“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基金”,对一般困难学生、贫困学生、特困学生和临时发生困难的学生定期和临时发放补助,享受面为学生总数的30%,资助金额为100~250元/人。另有“赛仓—香港助学金”、“赛仓—奇正助学金”、“韩国特别助学金”、“加拿大信望爱助学金”、“香巴拉助学金”、“深圳助学金”、“赛仓—大明女子助学金”、“玛曲助学金”、“马俊文助学金”等社会助学项目。随着社会助学工作的不断发展壮大,我校将60%以上社会资助金用于帮助重点特困生完成学业,越来越多的贫困生将得到来自政府、社会和学校的全方位资助。学校还设有勤工俭学指导中心,指导和组织经济困难学生参与各类勤工助学活动。我校已执行新的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贷款政策,可对符合条件者落实助学贷款。


●我校学生奖学金设立情况

   为了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我校设立有国家奖学金和专业奖学金,单项奖和学生综合奖。每年平均发放国家奖学金6.4万元,享受面为5%。同时,所有国任学生可按综合测评等级享受专业奖学金,其中一等奖学金1800元/人·年;二等奖学金1300元/人·年;三等奖学金800元/人·年;生活补助300元/人·年。为鼓励学生特长发挥与个性发展,我校设有创新风奖、学习优秀奖、学术科研奖、模范学生干部奖、文体活动优胜奖、专业技能奖和新生入学成绩奖等单项奖,奖励金额为200——300元/人。学生综合奖有: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等,奖励金额为100-200元/人。


●我校招生与毕业生就业情况

   我校主要面向省内少数民族地区招生,同时通过对调计划,在四川、青海、云南、西藏等临近省区招生,聚居少数民族、长居汉族、散居少数民族和普通汉族的招生比例分别为6:2:1:1。学生毕业后原则上回生源地就业,也可跨省、跨地区、跨行业择业。多年来,我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81%以上。

   随着我国实施基础教育达标和减免学费政策,中、小学生入学率大幅上升,基础教育阶段师资因此短缺,在这一历史机遇期中,我校将更好地担负起服务民族教育的使命。特别作为甘肃省内唯一的民族师范高校,我校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及服务面向的进一步扩大,必将使我校成为全国首批免费试点师范高校之后优先享受这一惠民政策的院校。一系列有利因素将促使我校各教育类专业持续保持热门与火爆景象。

●“评估”与“升本”

   我校已顺利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水平评估,并达到了“优秀”等级,这一成绩的取得为“升本”奠定了重要基础。2008年起,我校将有大批专业陆续升为本科。我们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相关招生简章